依托课题研究提升课程魅力.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托课题研究提升课程魅力.ppt

一、 “活动教学法”设定的理论前提 1、理论界对德育规律的重新认识 2、当下《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转变 一、 “活动教学法”设定的理论前提 1、理论界对德育规律的重新认识 道德教育的难题: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离。 受认知主义的影响,“坐而论道”曾是我国德育的一大传统。但由于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形成远比一般知识传授更为复杂,“灌输教育”最多只能是灌输某些道德知识,而无法解决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更为深层的东西。 从道德教育运行过程看,要使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必须顺利实现两个转化过程,即把教师所传递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又将学生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 若要顺利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外化,必须促发学生的切身体验。大量事实证明,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导引作用。 从道德发生的意义上看,只有当人从内心体验某种价值,产生认同、敬畏、信任的情感或产生拒绝、厌恶、羞愧的情感时,才谈得上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的实存性。 道德的本性在于实践,活动才是学生道德形成的根本途径。研究表明,道德源于人类协调社会关系和完善自身的需要,它产生于实践,而且只能通过实践产生。学校培养学生的德性同样只有通过具有道德意义的具体的、实际的活动才能实现。 我国在道德情感的研究方面,提出了“体验的道德”,指出情感大于认知的作用,非语言大于语言的作用。在德育新课程改革中,注重体验、引导体验与培养认知能力同时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活动成为学生道德形成的根本途径。 随着西方相关研究的转向和我国学者的努力,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德育活动课程在我国得到确立。人们普遍认识到,德育本质上就是通过活动造就道德生活主体的过程。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社会行为规范,并深化对它们的认识,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完成对自身的德性的认识、发展和完善。 一、 “活动教学法”设定的理论前提 2、当下《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转变 旧课程突出认知目标体系 新课程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生活世界是外部的客观世界,思想品德是学生内部主观世界,而实践活动是联系这两个世界的桥梁。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能在活动中形成,无法在接受中实现 思想品德本质上不是一套知识体系,而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 价值辨析: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情感体验:获得认可 行动强化:善于多做一些事 实施新课程,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 对思想品德课来说,活动教学法不是一种创新,而是一种回归! 二、“活动教学法”课题的实施 反思并重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体系。改变课程传统的重“灌输”轻“内化”,重“讲解内容”轻“活动设计”的教学的方式方法。 研究、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能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的课堂活动。 探寻活动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活动的含义 在本课题中是指教师有意识的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能让学生体验、感悟、反思直至内化为自觉行为的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有效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 2、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课题组内部培训—制订执行计划 (或阶段性计划)—分工操作—阶段性总结。 之后就是第二个周期开始,其步骤与第一个周期相同,直到既定的周期完毕。 计划性材料:总体实验设想、方案、 阶段性计划 基础性材料:实验对象和实验教师的 基本情况 专题性材料:专题讲座、报告、专题 研究资料 ①认真积累六方面的材料 效果性材料:群体变化资料,如成绩统计资 料、分析;有价值的学生作业、 制作、作品 过程性资料: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教学 实录,课后分析,研究记录, 家长、学生、社会反映. 总结性资料:阶段性总结、实验小结、测试 小结、分析小结。 ②做好自我评价 从时间上来说,评价有周期性评价或者学期性评价,评价时要找出缺陷,进行反思,提出弥补措施;与研究或实验的目标、假设、界定的内容对照,找出不足,及时弥补。 ③分析阶段性研究或实验成果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用理论解释现象,由现象上升到理论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