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道德律.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道德律.doc

自 然 道 德 律 蔡淑麗 一、自然道德律的源起與發展 傳統東西方倫理學思想均主張有自然律及自然道德律。就西方思想而言,自古希臘時期赫拉克利圖斯提出「邏各斯」(logos)這個概念時,就強調雖然萬物皆在變動,但變動背後有個不變的原理--邏各斯,作為宇宙萬物遵行的法則。他在第114條殘篇中指出「……所有人類的法律都是被單一的神所孕育:盡其所欲地展開其權力,遍及任何事物及任何地方。」後來斯多葛學派將自然、人的理性、本性、命運、神與道德、幸福統一起來,並主張順應自然就是遵從理性、開顯人的本性;依照自然生活就是依照神的指示生活,也是符合道德的生活及達到至善的幸福生活。 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把以自然為本的人性論作為其道德學說的基礎。強調人的智慧在於把自然視為最高的嚮導,人順乎自然就像順乎神一樣。人的理性心靈是自然或神賦予人最崇高的東西,道德的生活就是發揮理性和智慧的力量過符合本性的幸福生活。正如他在《論共和國》中所言:「真正的法律是與本性相合的正確理性;它是普遍適用的、永恆不變的。通過它的命令,人們履行自己的義務;通過它的禁令,人們不去做不正當的事。……永恆不變的法律對任何時代及任何民族都有效,對所有人而言,只有一個共同的主人和統治者,就是神明,祂是這一法律的制定者、仲裁者和監護者,誰若不服從祂,就是否認自己的本性,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環觀自赫拉克利圖斯至西塞羅之倫理道德思想均以自然為基礎,進而重視人之理性本質與自然的關係,不僅隱含對永恆律及自然律的肯定,同時也建立起自然道德律的雛型。演進發展至亞理斯多德時提出著名之「形質論」(hylemorphism),主張人因具靈魂形式(form)故為理性的動物。此靈魂形式為人的生存活動指引出該依循之道及生存目的,讓人能依此過自主自決的道德生活。因為他賦予自然道德律形上理論基礎,所以被譽為自然律或自然道德律之父。發展至中世紀在天主創造觀之視域上,賦予自然道德律以永恆律之理論基礎。中世紀思想家認為天主創造萬物的計畫稱為永恆律,此計畫實現於受造物之內稱為物之性,即性率或自然律。人因具理性,能分享天主之永恆律,進而尋找人之行為規範,即所謂自然道德律。奧斯丁表示:「自然道德律無非是轉述(transcribere)在人心中的永恆律。」多瑪斯也表示:「永恆律不是別的,只是天主智慧指導受造物一切行為及活動的計畫。」、「自然道德律不是別的,只是置諸人內之天主計畫,它指導人的行為各得其宜」。 近代啟蒙運動思想家雖然也主張自然律存在,但是他們卻從抽象之人性論出發,提出自然律之基礎是人之理性而非神性。高估了人理性的能力,使自然律缺乏永恆律的基礎,而不具普遍必然性。如近代自然法理論奠基人格勞秀斯(1583-1645)主張自然法之基礎是人性,而人之本性在於具有理性。人類社會生活包括道德生活的準則都由自然法所規定,此自然法是正確理性(right reason)的命令,一切善惡判斷的基礎,具永恆不變性。自然權利是從自然法中衍生出來,也是一種道德行動的法則。勞自然道德律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2005年11日 氏將自然法與自然權利觀點應用於政治領域,成為他的契約論及主權思想。 霍布斯以格勞秀斯之思想為基礎,主張人類在進入社會狀態之前,因為人類的自私本性極力想保存自己及追求自由幸福,然又缺乏共同權利約束,故處於戰爭自然狀態中。但因人有傾向過安定和平及自由幸福生活之欲望,當理性意識到人對安定和平生活之欲求後,便命令人應該透過組成國家,建立一些為求自我保存及安定生活必須遵循的法則,帶動人類進入社會狀態。理性首先建議人們可以透過協議而約定和平條款。這些條款稱為「自然律」。所以他將自然律界定為:「正確理性的命令,它告訴我們為求生命及成員的繼續保存,就我們能力範圍內,那些事情該做或該取消。」他也表示自然律是理性發現的箴言或一般規則,它使人不去做那些有害他生命的事、或那些剝奪他生命保存的手段;並使人不致忽略自己認為最值得保存的事物。人類進入社會狀態後,合乎自然律的行為就是善,反之就是惡。所以霍布斯有關自然律的學說也是其道德哲學,為功利主義及利己主義倫理思想奠定基礎。 發展至經驗主義思想家休謨時,自然律趨於沒落。因為休謨提出人的苦、樂感覺是道德判斷的唯一標準,理性不能作為道德判斷的標準。他以個人主觀之道德判斷取代霍布斯等先哲們以理性為基礎之道德標準,形成與自然法相對立之實證主義法學理論。直至新士林哲學家才重新喚起啟蒙時代所中斷之傳統思想,如馬里旦(1882-1973)認為倫理學是實踐科學,其對象和原則最終要服從上帝旨意,在人類的生活中建立新秩序不能沒有上帝的指引。人與其他所有存有物依其本性而存在,其所依循的本性就是自然律。人因上帝的恩寵而賦予理智本質,且意志又可自由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