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辨析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doc
辨析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宋长余
(洪塘中心小学体育组,浙江宁波,315033)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对教师主导问题存在很多片面和教条的理解。本文力在辨析体育课堂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并还原“教师主导”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然地位。
【关键词】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体育教学; 师生关系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日益复杂,特别是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之后,围绕如何认识“教师主导”涵义以及如何处理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问题,立即成了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特别是在相对比较开放的体育课堂上,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尤显重要。但此事的现状是争论已久,尚无公断,然而此间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片面和错误认识不断,所以正确理解师生关系问题实有必要,这不但有助于我们摆正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也利于人们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1 纠正体育教学中对 “教师主导”的偏误
当前,很多人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存在着片面、教条的理解,我们实有必要对这些观点纠偏扶正:(1)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同于“教师中心论”学生则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以致整个教学只是围绕教师来进行。其实教学实践并非如此,教与学是并存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都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活动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2)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同于教师“注入式”的教,认为学生是“器皿”,向这些“器皿”中注入多少、注入什么由教师决定,这种理解也是机械的。学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自己思想的个体,学生学习是能动的过程,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要通过学生独立个体的筛选、中转才能发生作用[1]; (3)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简单理解为只管教、不管学。事实上,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然就无所谓教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任意的,学生是教师主导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因学而存在,教得如何也要由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评定。
2 对“教师主导”与 “学生主体”关系的偏颇认识
现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被对仗使用,人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但在这里边确实潜藏着不少负面影响,使人们认识上产生混乱,也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偏差。可以把对师生关系的片面认识归纳为两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不妨称为“极端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把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对立起来,认为二者是矛盾的双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他们认为教师主导作用若得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受到抑制,学生要发挥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减弱。尤其是在《新课标》理念提出:“要开放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健康、充分发展为核心,以开放性的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线来达到教学目标”以后,持“极端论”者便妄下断言,认为教师主导就是强制与灌输,学生就是依附、顺从,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教师鹤立鸡群,‘主导’变成了权力支配性的‘全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排挤、弱化。认为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至此他们便完全根据所谓的学生需要和兴趣安排教学内容,一味迎合学生的喜好,只要学生露出笑脸,玩得开心,就达到了目的。致使田径——运动之母,在体育课堂上近乎销声匿迹,一些人竟然宣称这些项目枯燥无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顺理成章地以“放羊式”或“点水式”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放任自流”曲解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果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如黄小平所言“体育课成了游戏课”[2]和夏立君看到的“整节课看不到教师的示范如今已是正常现象”[3]的问题。从而产生了教学质量不断下降的危机。但试想:如果一味放纵,就没有收获,没有收获就没有自由,没有发展,作为有思想的人,他们会喜欢这样的课吗。
另一种倾向可以称为“结合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数量相当之多,他们强调为了确保体育教育利益,发挥师生“双主”作用,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者都不能偏废[4]。虽然这种说辞看似周全,故而能够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但实际上仍无法给那些对师生关系处于混沌状态者以明晰的把握尺度,最终仍然同样落入“学生主体”的旋涡之中,所以不能够很好地指导和解决人们认识上的迷茫与困惑,也无法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不具有任何实效性。
3 正解“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问题
主体在《现代汉语词典》事物的主要部分2005: 4, 95—97.
[2]. 黄小平. 实施新课标教改中的误区与对策[J].体育教学. 2004: 6, 6-7.
[3]. 夏立君. 陆汉. 对体育课改“盲点”与“误区”的思考[J]. 体育教学. 2004: 5,48.
[4]. 黄平波. 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 体育文化导刊. 2008.02.
[5].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部. 超越、挑战与应战[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