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水连续测温用Mo-MgO金属陶瓷保护管的腐蚀过程.doc

钢水连续测温用Mo-MgO金属陶瓷保护管的腐蚀过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水连续测温用Mo-MgO金属陶瓷保护管的腐蚀过程.doc

钢水连续测温用Mo-MgO金属陶瓷保护管的腐蚀过程 2008-1-16 11:15:32 王魁汉?????崔传孟 (冶金物理化学教研室) 摘要:为了提高Mo-MgO金属陶瓷保护管的使用寿命,探讨其物理化学腐蚀过程,对使用后的保护管进行取样分析,并对该种金属陶瓷制成的坩埚进行铁,钢,渣等诸因素的腐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e-Mo互溶是保护管中金属相蚀的基本原因;Fe-C熔体中〔C〕含量,炉渣的氧化性是影响保护管蚀损的主要因素;生铁对保护管的腐蚀作用强,渣次之,钢最轻微,目前我国首创的Mo-MgO金属陶瓷保护管是较好的 抗钢和熔渣等熔体侵蚀的耐热材料。研究结果可供保护管研制及现场合理使用作参考。 一、前言 ????我国首创的Mo-MgO金属陶瓷保护管自1974年以来,已先后在转炉,电炉,钢包中进行了试验,发现保护管使用寿命不稳定.为了探讨提高保护管使用寿命的途径,测定了Mo-MgO金属陶瓷(以下筒称金属陶瓷)的某些性能,并探讨了它的腐蚀过程。确认保护管蚀损的主要原因为:(1)因热震而断裂,(2)高温熔体的机械冲刷(3)物理化学腐蚀。本文仅讨论金属陶瓷的物理化学腐蚀过程。 二、实验方法 1. 现场取样剖析法:分别从侧吹转炉,顶吹转炉钢水连续测温实验中取回多支使用后叫保护管残体(见图版1之图1)进行剖析(见图版1之图2及图版2之图3). 2. 实验室坩埚腐蚀法:将金属陶瓷保护管加工成坩埚(Φ35× 80),分别盛钢液、铁液、熔渣用在纯氩气保护下用钼钢丝炉加热,在1650℃保温3 hr,冷却后对坩埚(连同腐蚀介质)进行纵横剖析(见图版2之图4)。 ????对上述两种样品进行金属观察与岩相鉴定及化学分析,辅以X射线相分析与电子探针微区元素分析.腐蚀介质试料组成参见试验结果中表3及表4。 三、实验结果 (一) 现场使用后保护管的剖析 ????图版1之图2是在3 t侧吹转炉内使用过271炉次的保护管的侧面。由于保护管上挂了一层渣,使温度偏低,最高指示温度通常为1500℃左右。表1是剖面的前部沿径向进行金属观察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结果。按由表及里的顺序将该保护管分成腐蚀带、过渡层和基体三部分进行分折,可以看出: 试样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果表1 Electronic microprobe analysis of a casingtube sample(271 times heated in a converter)Table 1 分析部位Position analyzed 组成Constituents Mo Fe Mg Ca Si O 腐蚀带 Corroded band 表面 surface 亮light 2.6 92.7 ? ? ? ? 灰grey 0.5 0.5 43.6 ? ? 29.7 暗dark ? ? ? 20.4 9.8 17.2 内层 interior 亮light 48.2 45.3 ? ? ? ? 灰grey ? ? 44.5 ? ? 30 暗dark ? ? ? 12.5 4.2 14 过渡层 interlayer 亮light ? 1.2 ? ? ? ? 灰grey ? ? 45.1 ? ? 30 基体base body 亮light 100 ? ? ? ? ? 灰grey ? ? 47.0 ? ? 30.8 1. 腐蚀带:保护管外层金属相已变成粗大的颗粒,陶瓷相已失去原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特性,其粗大的金属相为Fe-Mo合金,X光相分析证宴多数是o相Fe-Mo固溶体。 2. 过渡层:腐蚀带与基体之间有一过渡区域,即是开始受腐蚀的区域,测定处的宽度为128μm,在X射线照片上发现溶入了少量的Fe。 3. 基体:保持原显微结构,成分没有变化。 (二) 坩埚的实验结果 1. 在1650℃,用低碳钢、高碳生铁、初渣、终渣作腐蚀介质,经3hr腐蚀后的金属陶瓷埚壁蚀损情况(见图版3之图5),用读数显微镜测其腐蚀宽度,见表2 不同腐蚀介质腐蚀作用的比较表2 Comparison of corros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corrodentsTable 2 腐蚀介质 Corrodents 生铁(F1-0) pigging(F1-0) 终渣(S2-0) final slag(S2-0) 初渣(S1-0) early slay(S1-0) 钢(F3-0) steel(F3-0) 坩埚壁腐蚀宽度 Corrosion width of crucible wall 2.00 0.22 0.04 不明显 undistinguished 2. 高碳生铁对金属陶瓷的腐蚀,从显微结构看,金属相明显减少,陶瓷相中出现大量孔洞,腐蚀带疏松而脆,经X光衍射分析确认是Mo2C(见图版3之图6),腐蚀前后生铁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见表3。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