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掩埋于第四纪松散层之下,海拔高度显著低于现代海平面(基面),是发育趋缓乃至
6;
停滞的古岩溶,洞穴堆积物的TL年龄指示洞穴时代大致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stage
(5)灰岩面上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为上、下2层,上层为淤泥,属全新统,厚度稳
定,下层为砂质淤泥,属上更新统,厚度变化大,覆盖在起伏不平的灰岩面上,反映
了覆盖前的古河谷地貌。
基面变化是地下岩溶分层和掩埋的原因。广州地处沿海,新构造升降及海平面变
化或两者的叠加均会导致基面的上下波动,从而影响地下岩溶的发育。根据海平面变
化的研究成果,结合地下岩溶的特征,对广州市地下岩溶的成因作如下分析和总结。
一约在14~15万年之前(相当于stage6前),广州市为新构造轻微抬升区,因新构
造的阶段性略升,侵蚀基准面的阶段性下降,形成了从上到下由老变新的3层溶洞。
约在stage6开始,该区转为下沉,但由于处于冰期,并未发生海侵,仍处于风化剥蚀
状态。约在12万年左右的stage5间冰期发生最大海侵,以河谷充填方式堆积了厚20
4开始,海面下降,虽然构造也在下沉,但下沉速度远小
一--30m的砂质粘土层,stage
于海面下降速度,即使在stage3的间冰期,海面比现今约低40m,海侵未能溯及广州,
从stage 1长达10万年左右的时期里,stage5的堆积物长期处于风化剥蚀状
5到stage
态,直至全新世才重新遭受海侵和覆盖。
根据上述参数,可以估算广州地区构造下沉速率平均值大致为:40m/15万年=
5的海面比现今高6m左右,则101万年期间的构造下沉幅度约为
0.27mm/a。stage
一10=30(m),因此广州地区的构造下沉是一个减速过程。
广州西北部上部淤泥层、下部砂质淤泥层和洞穴堆积等3套沉积应当分别相当于
6等3个时期。
氧同位素stage1、stage5和stage
下层的砂质淤泥层由于经历了近10年左右的风化,风化程度较深,难怪前人曾把
该层误认为基岩风化壳或残积层。
广州地下岩溶虽埋深于深部滞留带内,但却非现代发育成的小岩溶,而是曾经位
于水平循环带中的大岩溶,该结论对认识地下岩溶分布规律、减少工程的盲目性有重
要意义。
6,从15万年前后开始,构造运动由抬升转为下
广州西北部洞穴一直发育到stage
沉,基面由下降转为上升,洞穴年龄与基岩上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年龄比较接近,如
果测年结果可靠,下层洞穴应当近似地代表了广州西北部地区地下洞穴发育的最晚时
期和最低古侵蚀基准面,下层洞穴之下,不太可能有更深的大溶洞存在,下层溶洞接
近广州西北部洞穴发育的底界,这一结论对工程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9
广州市地下岩溶的基本特征及成因初探
作者: 张珂, 黎友添, 蔡剑波
作者单位: 张珂(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黎友添,蔡剑波(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广
州,51006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恒松.熊康宁.刘云.WANG Heng-song.XIONG Kang-ning.LIU Yun 西南岩溶区地下水土流失浅析[期刊论文]-科
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2)
2. 钟国平.韩延星.钟振远 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以广州市为例[会议论文]-2006
3. 廖建三.彭卫平.林本海 影响广州市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因素分析及分区评价[会议论文]-2006
4. 冯守中.杨进良.阎澍旺 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与应用[期刊论文]-港工技术2004(1)
5. 杜毓超.夏日元.唐建生.李兆林 广西岩溶石山区水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以三只羊乡为例[期刊论文]-南
方国土资源2006(1)
6. 郑志坚.ZHENG Zhi-jian 论滨海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期刊论文]-交通标准化2010(9)
7. 李于辉.张季超.丁晓敏.龚健 广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会议论文]-2009
8. 姜月华.苏晶文.张泰丽.李云峰.黄金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