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设计之“西体中用”
摘 要:本文借用李泽厚的“西体中用”学说,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方向作了探讨与展望。
关键词:传统、现代、实用理性、西体中用
ABSTRACT Using Li’s philosophic theories, the author elaborates prospec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future, and points out a direction for Chinese architecture that employs not literally, but essences of, western
design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and apply them in Chines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today.
KEY WORDS Tradition,Modern,Pragmatic Reason ,Application of essences of western concepts
1 事非必然,历史由我们自己创造
对于建筑,中国历史上是缺乏理论建树的。近代以前的几千年,建筑几无一本专业理论述著,只好借
用绘画等相关艺术部类的理论为指导,近代以来来则随着国门洞开,各种西方现代建筑理论、方法蜂拥而
至,恰如久旱逢甘露,一个个被奉为经典。虽“好使”但终为“夷技”,虽为“宾”但趋于夺“主”,所以
从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始,便把传统和现代二分了。
这样,传统与现代也就对立起来,也就成了纠缠着中国建筑百年的难题,直至全球化日盛的二十一世
纪的今天,非但没有解决,而且更加严峻起来。
形势是对“现代”有利的,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主义建筑及其各种演变不断地加砖添瓦,于是有
人彻底抛弃了祖宗,认定中国也必然走西方的路;正是鉴于此,保守主义者按捺不住了,不管好丑,不管
对错,只要是传统的东西都搬出来,仿古复古风席卷神州,仿佛这样就可以保住祖宗的基业了;更多的是
第三种态度,不管现代也好,传统也好,建筑发展自有其规律,不用自己多考虑,业主想要什么给你什么。
但真的这么简单么?
1.1 选择——把握偶然的决定
美国历史学家阿伦·尼文斯断言,把历史实际事件视为必然结果出现的历史理论,是用理性之水对复
杂历史的逻辑洗涤与简化。因而都“低估了运气或意外在历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事实上,“不测的疾
病、气候的改变、一封文件的丧失、一个男人或女人突然间所产生的一个狂念——这些都曾经改变过历史
的而貌。”1
也就是说社会历史进程并不是客观矛盾按照逻辑必然性自我展开、自我异化、自我实现的过程。建筑
作为一种历史性存在,同样其发展规律不是先验的存在着,而是在历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受到偶然性、
随机性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谁都无法否认二十世纪上半叶几位大师对现代建筑的个人影响
力。
既然没有先验的规律,也就是说不存在可指导前行的明灯,皆为偶然,皆有可能。那又何故研究建筑
理论,何苦探讨建筑发展道路?我们一辈又一辈建筑师执着着的,用来指导“中国自己的现代建筑”之路
又何以成行?
恰恰相反,这正是意义所在。
一则倘若真有四海皆准、古今通用的“宝典”,我们倒是真就没必要去研究,去探索了,照着做就是
了。事实上没有。我们的路得由我们自己定、自己铺、自己走,规律只能是让后人去总结了;二则上述三
种撇开问题、搁置对立的态度都不能忽视,每一种态度都可能为中国未来建筑带来一片别样的天地。同样,
我们若以解决问题的态度,也就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1.2 情感——超越理性的选择
前面已讲了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那又如何选择呢?
中国人讲求实用,中国传统不太重视抽象思辨、逻辑推理和科技发明,然而,当以现代科技为代表的
工具理性自西方而来并证明了其效用之后,中国人很快便接受了它,并且大显身手。似乎中国人越来越理
性了。但“理性因科技在近代的急剧发展,日益损害着个体作为动物性的非理性的生存(人总是动物)。
它由于忽视、舍弃甚至排斥、牺牲个体的独特性、偶然性、丰富性,而使‘人为物役’,成了各种机器(包
1 李丽,社会发展动力系统观初探【D 】,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02
1
2
括物质机器和社会机器)的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