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脏标志物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主要功能: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原料、
产物、激素、抗体等)
二、心脏疾病的诊断
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导管检查、核素心血
管照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
血液生化检查
WHO提出诊断AMI 的三个依据
(1959年规定满足以下两种即可确诊AMI )
临床表现和症状主要为胸部剧烈疼痛;
心电图上特异性改变;
血清中有关酶浓度或标志物出现升高下降
的动态过程.
2000年WHO对AMI诊断指标修改
的依据
1、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后缓慢降低/ CK-MB快速
升高后降低
具有以下症状之一者可诊断为AMI
A 、缺血症状;
B、心电图(ECG )出现病理Q波;
C、ECG呈缺血改变(ST段抬高或下降);
D 、冠状动脉检查有异常
血清酶与心电图在诊断AMI方
面性能比较
假阴性 灵敏度 假阳性 特异性
心电图 34 % 66 % 0 100 %
CK-MB 0 100% 1 % 99 %
CK 2 % 98 % 15 % 85 %
LD1 10 % 90 % 5 % 95 %
第二节 心脏标志物的测定
一、酶类标志物
LDH、AST 、HBDH、CK
CK-MB、LDH1
(一)AMI 时血清中心脏酶活性
改变的机制
1、心肌酶的释放速度
(1)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
(2 )酶在心肌细胞内定位与存在形式
(3 )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
2 、心肌酶在细胞间隙的分布和运送
1)心肌细胞中的酶通过毛细血管直接进入血液
2 )细胞酶进入组织液,经淋巴系统回流入血
3 、血中酶的清除
1)尿路排泄 2 )血管内失活或分解
3 )肝脏及网状内皮系统对酶的清除
AMI 的酶类标志物
血清学方面出现明显变化:
首先升高CK-MB;4~8hr;
随后总CK出现升高;
AST 出现升高;
LD1 出现升高.
(二)AMI 的酶类标志物
1、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和亚型
(一)生物化学特性
组织分布:细胞定位于细胞浆;骨骼肌含量最高,脑、心等。
线粒体也有肌酸激酶(CKmt)
生理变异:性别、年龄、种族等有一定影响;运动影响。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AK
溶血: 2ADP ======== ATP + AMP
放置:室温放4 hr或4℃12hr以可使酶失活
酶的种类:CK-BB、CK-MB、CKMM
参考值范围: 男性:180 U/L 女性: 130 U/L (37 ℃)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二)测定方法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 (UV法)
反应原理 PH=9.0
肌酸+ 腺三磷酸========磷酸肌酸+ 腺二磷酸
PH=6.7
HK
葡萄糖+ 腺三磷酸==========G-6-P + 腺二磷酸
G6PD
6-磷酸葡萄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