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辛亥革命前后董必武--从民主革命者到共产党创始人.pdfVIP

辛亥革命前后董必武--从民主革命者到共产党创始人.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辛亥革命前后的董必武 一一从民主革命者到共产党创始人 萧致治(武汉大学教授)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1921年参加党的创建,此后坚持不懈,毕生为共产主义事 业奋斗,而且活到建国后20多年才告别人世的,除了毛泽东之外,就只有董必武了。董老 日早晨去世。享年90岁,比毛泽东早一年多去世,又比毛泽东多活了6岁多。在革命的征 途中,两人均出死入生,经历了千难万险,但终能化险为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实 为世界上的奇迹。董老以一个清朝末年的秀才,舍弃可以升官发财、可以使自己及家庭平安 富贵的道路不走,而偏要置个人的荣华富贵、生死存亡于度外,全心全意为中国的富强奋斗, 而且与时俱进,经历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很快改变方向,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为广大劳苦大众 翻身求解放的共产主义道路,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做?董老走过的道路,对我们有何种启 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 促使董老走上革命道路的诸因素 董必武生长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最深重的时刻。 他出生的前一年,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性。本来,清朝军队在中越边境 谅山取得大胜,迫使法国茹费里内阁倒台。可是推行妥协投降外交的李鸿章,却提出“乘胜 即收”的方针,结果和法方谈判,中国虽在战场上打了胜仗,订立的却是使中国屈辱的不平 等条约,由此越南实际变成法国的“保护”国;中国的云南、广西和越南的进出口货物,“照 现在通商税则减轻”:中国开放中越边境的保胜等两地通商,允许法国人在此居住,并设领 事;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一切爱国的仁人志士对清政府的投降外交 均表示士十分不满。19岁的孙中山,为此决志要推翻卖国的清政府。 董必武九岁那年,清朝政府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又和日本订立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 清朝的腐败无能进一步暴露。泱泱人国居然败于蕞尔日本之手,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都是 前所未有,从而更加激起全中国人民的醒悟。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认为清政府软弱 可欺,立刻向中国勒索各种特权,很快在中国掀起一个以争夺借款、修筑铁路、租借港湾、 夺取矿山、划分势力范围为主要内容的“,瓜分狂潮”。仅仅几年功夫,中囤的东南西北,几 乎都成了英、俄、法、德、日等围的势力范围。中国的领土主权大量丧失。中华民族面临空 前深重的危机。中国己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梁启超对当时形势做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 喻。他说: 一国犹一身也。一身之中,有腹心焉,有骨节焉,有肌肉焉,有脉络焉,有手足焉, 有咽喉焉,有皮毛焉。铁路者,国之脉络也;矿物者,国之骨节也;财政者,国之肌肉 也;兵者,国之手足也;港湾要地者,国之咽喉也;而土地者,国之皮毛也。今者,脉 络已被瓜分矣,骨节已被瓜分矣,肌肉已被瓜分矣,手足已被瓜分矣,咽喉已被瓜分矣。 而仪余外观之皮毛,以裹此七尺之躯,安得谓之为完人哉! , 这个比喻虽不十分恰当,却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当时处境的危险,以及可忧的前途。正是 这种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激起了千千万万热血青年走上奋起救亡的征途。董必武 2l 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走上爱国革命道路的。 除了上述的大背景外,董必武少时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也是促使他走上爱国救亡的革 命道路一个直接因素。董家原籍湖北麻城,清朝初年迁至黄安,世世代代务农。直到董必武 前的六代祖先董之模公,才由农村石家螃迁入黄安(今红安)城内居住。进城之后,才送子 弟上学读书。自从这时起,董家才有识字的读书人。曾祖父董为霖,开始以小量股本经管酱 园。祖父董其元以,及大伯父董基浚,都是继承父业,经营酱园生意。酱园停业之后,大伯 父靠卖米与卖烟、纸、香烛之类土产维生。祖父母共养育了九个子女,只有一幢房屋。到董 必武出生时,家里“田无一分,地无一块,唯有一幢破烂房屋,勉强遮寒避暑。全家生活来 源,主要靠三伯基文和我父亲基明(号素怀)教书。大伯父和五叔向外借贷认息,经营小商, 贩卖烟、纸、香烛之类的土产,维持度日。-tA早年去世,六叔未成年早殁,七叔八叔当店 员。那时每天只吃两顿饭,还需掺杂白菜、萝卜、红苕、野菜等,不然不足以充饥。”【1】 以上是董必武的弟弟董献之的一段关于家庭境况的如实叙述。董家是一个近30口人的大家 庭,整个家庭由大伯父主持。董必武的父亲董基文,号采臣,排行第三

文档评论(0)

sjatkmvo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