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下的地理之路该如何前行.doc

高中新课改下的地理之路该如何前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新课改下的地理之路该如何前行.doc

高中新课改下的地理之路该如何前行 陈栋辉 摘要:2012年将是广西自治区实行高中新课改的第一年,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进行的各种课改示范模式给广西提供了参考,但广西不同于其他省份,有其独有的特点,怎么样走出一条适合广西自己的新课改之路;怎么样在地理课程凸显课改的“新”;在课改道路上又要注意哪些误区?地理课程在课改之下是否能改变现有的固化的教学模式?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地理课程 活动 误区 多媒体 (1) 我国地理课程的历史发展 我国中小学校开设地理课,始于清末。19世纪下半叶,我国沿海城市出现了少数教会办的近代学校。这些学校开设的课程中有“地理”或“地学”。一些新式书院和清政府办的少数学堂开设“舆地”课。这时的课程内容均由学校自定。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这些章程规定蒙学堂(4年)和小学堂(6年)各学年均开舆地课,中学堂(4年)开设中外“舆地”。这几个章程均未及实施。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中学堂章程》。这是最早制订的在全国普遍实施的第一个学制。这些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均设地理,并规定了“地理要义”和各学科“程度”,“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再讲“中国和外国地理之大要”。中学(5年)授地理总论、中国地理、外国地理和地文学。从此,地理课正式列为中小学课程,并有了统一要求1909年,清政府颁布《学部奏准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规定中学分文科和实科,课程均为12门,分主科和通习两类。文科的地理为主科,一、二年级授中国地理,三、四、五年级授外国地理。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小学制由9年改为7年(初小4年,高小3年)。初小未设地理课,高小设史地课。高小一、二学年授“本国地理之要略”,三学年授“外国地理之要略”。中学学制由5年改为4年,取消文、实分科。1913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一、二、三学年授地理概论、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第四学年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论。其后变化较大的是1922年新学制的实行,新学制仿效美国,实行六三三制。中学的学科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采用学分制。初中必修科目中,公民、历史、地理合为社会科;高中地理为选修科,作为升入大学文科或商科的选修科目。次年出台的《小学地理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规定了小学和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这是我国第一个内容较全面的课程纲要。1929年则将高中地理由选修改为必修,并制定了《高级中学地理暂行课程标准》。1932年教育部对上述课程标准作出较大修订后,以正式课程标准公布。 1936年至1940年,教育部对课程标准又作了两次修订,为适应“抗战建国之需要”,地理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国防和国防建设”的内容,并增加了中国地理的课时和内容。1948年,按照减少科目教学时数、简化和调整课程内容的精神,初中地理由每周12节减少为10节,高中由12节减少为8节,高中自然地理不再单独开设。 1950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地理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是建国后的第一个课程标准。1951年,开始编制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并改称教学大纲。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这是我国建国后制订的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大纲草案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习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和各洲地理;初中三个年级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高中一、二年级学习外国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1957年按照指示,小学、初中地理课时均减少一半,高中地理取消。1963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因“文化大革命”而未实施。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学校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地理在五、六年级开设。20世纪80年代初,中小学学制恢复到12学制,高中、小学地理课相继开设。1986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标志着中小学地理教育在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曲折道路后得到恢复和发展。1988年,国家教委规定小学设社会课,不再单独开设地理课。1990年国家教委对1986年颁布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作了修订,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有些内容改为选修,高中增设了选修课,这是一个过渡性的大纲。1996年国家教委制订了新的高中课程计划。计划规定高中地理分为必修和选修。一年级必修课,讲述系统地理;二、三年级为限定性选修,讲述人文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同时颁布了《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实验稿)》,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该大纲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在最好的学习方式,其意义在于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拓宽知识面,了解知识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