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究08.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研究08.doc

高考研究08: 高考“套话作文”现象值得关注 ☆张凤群 高考考场已经盛行“套话作文”!基本特点是套用现成材料,虚情假意为文,表述浅表单一,结构模式固定。浙江省一位考生的高考作文《昨夜西风凋碧树》是对2004年重庆一位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的套改和抄袭。比如下面写李白的片段: 是谁?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是的,你的执傲使得原来你该有的高官厚禄都消逝了,然而你并没有因为这一消逝而一无所有,相反,当我们回望当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 这种作文已成为新的“八股文”,它是一种为应付考试而产生的应景之作,是思维僵直感情平面的积木式的虚意文章。 一、“套话作文”的特点 1.选材固定性 “套话作文”所选用的材料单一固定,总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事例,集中在各个朝代那些名气大影响深,既忠君爱国忧民又为世俗不容,既积极出仕又潇洒遁世,既才识过人又豪气盖世的名人身上。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李清照、曹雪芹等是套话作文材料事例的常客。这些事例的最大特点是陈旧而不新鲜,烂熟而无新意,远离如今变革的时代,脱离现时鲜活的生活。 2.主题万能性 集中的事例成为考生恣意使用的“主题万金油”,上自忠君爱国下至成名成才,大到治国安邦小到修身养家,远到建立功名流芳千古近到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保奥运,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这些“万用材料”都可以拿来引用论述。 3.结构模式性 用三段文字罗列三五个文化名人事例作为文章主体,其中穿插引用名言警句以示对所引人物及事例的论述和分析;再加上一段开头和一段结尾,就构成了典型的“穿靴戴帽三段论”模式。有时在开头写一个“引子”或作一个“题记”,结尾再起一段总结概括,收束全文,与开首的“题记”形成呼应,因此“三节”“五段”“穿靴戴帽”就成为套话作文结构上的一个突出特征。“题记”如同帽子,“后记”好比靴子,中间“三段”就像夹心的“馅”,全文结构看上去起承转合呼应衔接,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但实际上凸现了考场“套话作文”“新八股”的结构模式。 4.思想浅表性 由于作文所引用的事例都来自历史课本,都是远离现世生活的陈旧材料,剪裁的都是历史上的前人旧事,粘贴的只是文史名人的只言片语,拼凑的仅是他们事迹的一鳞半爪,乍一看很有气魄颇显豪迈,给人以“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的雄壮激越和文化大气,但细细琢磨,不难看出这类作文仿写套改的生硬和幼稚,思想内容的肤浅和僵化,立意近浅,缺乏灵气。 5.论述平面性 考生不是根据主题需要旁征博引、演绎推进,而是为了刻意为文被动应付才“以不变应万变”。对所引事例作简单介绍,对所用人物作简单叙述,让所引事例成为文章的主体和主宰;缺少对事例的古今联系纵横比对,缺少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和广泛拓展,缺少由此及彼逐层深入的辨证分析。并列事例,罗列人物,人云亦云,缺乏新意,不是用心为文,而是随意“排文”,如同小孩作拼图或搭积木的简单游戏。 6.感情虚假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动人才是文章生命的根本。凡是蕴涵深刻、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文章,无不渗透了作者对社会、时代的深深思考和理性分析,无不体现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真挚深刻的情感,而套话作文只是将古代名人事迹信手拈来充当招引眼球的“幌子”和“填充物”,拼凑的材料远离生活,没有中学生个人内心的感动,缺少对材料的独特领会和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不是“我手写我心”,而是套他人之语或截他人之言“装腔作势”,因而难免暴露出苍白的面容和虚情假意的特征,即使看起来豪情满怀,也难以掩饰情感的干瘪与虚假。 二、突破“套话作文”的对策 1.投身生活实践,反映时代生活 学生要热爱生活,深人生活,热情洋溢地反映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会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为生活所感动;也只有热爱生活,才会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才会怀有对整个人类世界的同情心和悲悯心。关心生活,亲近自然,干预生活,表现生活,这应是写作的原动力、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作文能够具有深刻思想性的重要条件。只有投身生活,才能厚积薄发,获得心灵的震动和精神的升华,做到“惰动而辞发”。 丰富的材料来自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访问、游览、帮助父母种田、做工、经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