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TP结题报告:粉红单端孢对枯茗醛的抑制动力学的研究.docVIP

SRTP结题报告:粉红单端孢对枯茗醛的抑制动力学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农业大学 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 项目结题报告书 项目名称: 枯茗醛对粉红单端饱的抑菌活性研究 主 持 人: 高建德 所在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11级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 张忠 职称 副教授 起止年月: 2012 年 12 月至 2013 年 12 月 填写日期:二○一 三 年 12 月 3 日 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管理办公室 二ОО六年六月 填 表 说 明 一、 填写结题报告书前,请先征求指导教师意见。报告书的各项内容要求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明确、严谨,一律要求用打印稿件。 二 、报告书为A4开本,于左侧装订成册。一式三份,由指导教师和所在学院审查并签署意见后,统一报送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管理办公室。 三 、要求在本报告书后,必须附带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的详细研究资料与结果(论文、实验报告等)材料。 四、如表格不够,可以另加附页。 项目名称 枯茗醛对粉红单端孢的抑菌活性研究 项目编号 主持人 姓 名 高建德 学 号 2011111013 电 话 专业年级 11级生物工程 E-mail 1481936693@ 指导 教师 姓 名 张忠 从事专业 食品科学 电 话E-mail zhangzhong@ 实际参加人员 姓 名 蔡东辉 专业年级 11级生物工程 姓 名 刘琳 专业年级 1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姓 名 专业年级 研究 经费 总经费 校拨经费 自筹经费 实际支出经费 1150元 800元 350元 1150元 研究 期限 计划完成年月 2013年12月 实际完成年月 2013年11月 计划完成情况 1.提前完成 √2 .按期完成 3.延期完成 4.终止 未按期完成的原因: 研究成果形式 实验设计 1套 发表论文 1篇 实验报告 1个 制作课件 1本 调查报告 1个 会议交流 3次 项目 成果 名称 枯茗醛对粉红单端孢的抑菌活性研究 研究工作总结简介 请按照下列提纲编写,要求简明扼要,以学术总结为主,总字数在1500字以内。 主要研究内容 : 1 试验设计: 1.1 抑菌圈法测枯茗醛对粉红单端孢的抑菌效果 枯茗醛抑菌活性的测定,参照Cakir et al.(2004)方法并修改。将高压灭菌的PDA培养基趁液态倒入干燥灭菌的直径9cm培养皿内,厚度约为2mm,待培养基冷凝后,加入30ul粉红单端孢孢子悬浮液,均匀涂布平板,然后用无菌金属打孔器(d=4mm)打成直径6mm,深2mm的小孔1个,用无菌牙签除去孔内琼脂,并用移液枪吸取一滴琼脂溶液封底。吸取枯茗醛10ul加入孔内,并用蒸馏水作空白对照。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然后将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直径,以平均值代表菌落的大小,计算抑菌率。 抑菌率(%)=(处理抑菌圈直径-CK直径)/处理抑菌圈直径×100%(幕立义,1991) 抑菌圈的直径作为评定指标,即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枯茗醛对粉红单端孢的抑制效果越好,反之则抑制效果越差。 1.2 枯茗醛对粉红单端孢孢子萌发率的抑制 参照Liu等(2009)并修改,枯茗醛对粉红单端孢孢子萌发的影响在 PDB培养基中测定。孜然精油分别加入含有5ml的PDB培养基的试管中,使其最终浓度200,400,800μl/L,同时,讲100μl的粉红单端孢孢子悬浮液(1*107)分别加入到每个试管。在26℃摇床培养(200r/min)8h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孢子萌发情况,每次观察至少200个孢子,重复3次。 1.3 枯茗醛对粉红单端孢的最低抑菌浓度 采用Eloff法(1998)并略做修改,采用丙酮溶剂对枯茗醛进行系列二倍稀释,96孔培养板在紫外线下照射10min后每孔加入100μl查氏培养基,再加入100μl的系列稀释液和20μl的菌悬液,各浓度设3个平行,最后一系列作为对照加入丙酮。作为指示剂20μl 0.5mg/ml的噻唑蓝(MTT)加入各孔,盖好培养板并在28℃温度下培养24—48h,观察指示剂颜色变化并记录最低抑菌浓度。 1.4 动态测定粉红单端孢的OD值 参照熊骏(2011)方法并修改,取若干干燥无菌的试管,在超净工作台中,每支试管加入液体培养基5ml,然后加入10μl的枯茗醛,10μl的菌悬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