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在文字游戏中耗散社会共识.doc
别在文字游戏中耗散社会共识
争议和冲突是中国互联网舆论场中的常态,基本没有“一致意见”。有人开玩笑说:在网上每次点开一个评论过千的帖子,你就发现中国永远不可能有一致的意见。“五毛”“二毛”互相争斗,脑残凶残咬成一片,夹带着求关注的、卖粉丝的、淘宝店促销的,构成一幅动人的场景,你只有仰天长叹:做人真难啊。
每个上网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这种口水纷争和冲突交锋,仿佛中国的舆论场已经被切割得四分五裂,根本无法形成共识。
如果为真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辩的是实在矛盾,争的是具体问题,真理越辩越明,这种争论还有一定价值。可很多貌似不可调和的激烈争论,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双方在概念的游戏泡沫中争得不亦乐乎,将对方想像成不共戴天的敌人大加讨伐。拨开争论的哨烟会发现,双方都陷入概念之中不能自拔,现实远不是那样的对立。
比如近段时间不可开交的“宪政之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字游戏之争。一方坚称中国必与世界接轨、必行宪政,否则没有前途。一方坚称宪政是西方的玩艺儿,在西方政治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中国要走自己的路,中国的政治制度优于西方宪政。两方围绕着“宪政”这个词争得硝烟四起,都把这个词当成了一种原则的象征,毫不退让,并将这场论争想像成了你死我活的“舆论斗争”,不同派别都以与这个词的距离来站队划界,比如就有调和折衷的社会主义宪政派,不过因为仍有“宪政”这个词,也未能形成共识。
真的就没有交集和共识了吗?并非如此,中国的改革争论不能被“宪政”这个易引起冲突的词所撕裂,不能因这个文字游戏而陷于理论上的僵局。宪政的本质就是宪法之治,就是置于宪法之下,尊重宪法的权威。“宪政”这个词可能包含着诸多意识形态的色彩,且有诸多歧义,不同立场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既然这个词易引起冲突,易形成观念上的分歧,那能不能换一个词呢?能不能别纠缠于一个概念呢?“宪政”这个词不太容易形成共识,那可不可以说“宪法”呢?
其实中国社会自上而下在“尊重宪法权威”这种提法上是有基本共识的,几代领导人一直都强调对宪法的尊重,比如在去年底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他强调,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这个问题上,官方、民间、学术界显然是有共识的。将权力关进宪法的笼子,以宪法保障民权,依宪执政,一切置于宪法之下,这就是交集和共识。既然这个问题上已有底线共识,所要做的是将这种理念落实到改革行动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而纠缠于“宪政”的文字游戏,只会在空谈中撕裂社会本就稀薄的宪法共识。中国现在最缺的不是什么理论和观念,而是实际的改革行动,用行动落实既有的共识观念。最大的冲突不是理论家的观念之争,那争的多是伪问题,而是既得利益绑架下的空谈与实干之争,观念上是有共识的,难的是利益阻挠改革行动。
舆论场中的很多问题都像“宪政之争”这样充满泡沫意味,比如近来互联网打击谣言的行动中,不少人在讨论“民谣”和“官谣”的概念,提出“民谣”要打,“官谣”也要打。“官谣”“民谣”之别,也是臆想出来的文字游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造谣了就要依法受到追究,不管造谣者的身份是什么。而在官民情绪化对抗的语境下,就有了“官谣”“民谣”的文字游戏。法律面前,没有“官谣”“民谣”之别,这样的概念游戏只会进一步耗散法治共识。
还有讨论反腐败中打“老虎”还是“苍蝇”的问题,媒体热衷于讨论:是打老虎还是打苍蝇,打苍蝇是否比打老虎更重要?这些也都属于无聊的文字游戏,依靠法治反腐,违法必究,而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无论你是老虎还是苍蝇,伸手必被抓。讨论问题无须纠缠于概念,不是通过语词和概念的修饰设置一个稻草人,然后对着这个稻草人喋喋不休。
公共讨论不能回避真实的矛盾,但也不要夸大分歧。一种流行的思维是只看到对方观点中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而对共识视而不见,沉浸于滔滔不绝的雄辩和斗争快感中不顾事实和逻辑,不顾其实双方在很多问题上有很多一致。搁置共识,而放大分歧,这种公共讨论只会带来无休无止的撕裂。
(曹林)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