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添加Si——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李春花 褚天铎 刘新保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硅素在提高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营养元素吸收等有
益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外硅肥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国内已经取得的硅肥应用的成
果,土壤、植株硅素营养状况诊断指标。重点介绍了作者近7年来在华北地区旱作作物玉
米、小麦上施用硅肥的试验结果,证明在土壤有效硅含量大于150mg/kg的华北地区几种土
壤上,配合施用硅肥可进一步提高作物的产量,促进作物对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的吸
收利用,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由此推断,在肥料中添加硅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措
施。
关键词硅素有益作用 硅肥施用 氮肥利用率
几一硅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Si是作物生长的有益元素,虽然到目前为止只证明是水稻、黄瓜、甘蔗等几种作物必
统地综述了硅的生物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指出硅在植物体内具有有益的协调作用,包括硅
对几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和运转起重要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特别是提高
细胞壁的机械强度和保持叶片的直立性,有利于采光、减轻和消除根系的环境胁迫等。国
外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试用硅肥,尤其是日本、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其
硅肥产量已超过每年200万t,硅肥成为N、P、K肥后的第四个品种。美国也有大量的硅
肥用于农业生产。我国近20年来对硅素的缺素症状和矫治技术、土壤和作物硅的丰缺指标
以及作物施用硅肥的效果都进行了有益的研究。藏惠林等1982报道我国南方水稻土有效硅
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华北地区8个小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硅增产
量与土壤有效硅含量相关,相关系数r=一0.5657,提出该土壤条件下小麦施硅有效的临界
值是227mg/kg。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表明水稻幼穗分化期茎叶中含硅量和成熟期剑叶
中含硅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95一。此外,水稻植株体内硅与氮、钾的比例也是判断水
稻硅素营养的一个重要指标。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认为,水稻幼穗分化期茎叶中SiOz/N
为10左右、成熟期剑叶中为20左右,水稻产量较高。吴英等(1q92)研究水稻施硅后N、
P、K的吸收增加,抽穗期植株地上部比对照多积累N34%、P10%、K3.1%。鲁嘉等
(1997)在江苏小麦上施用多效硅肥发现,小麦植株第一伸长节直径比对照增:明0.4mm,载
重抗折强度增加10.34%,田间调查实际倒伏面积减少63.4%,且叶片不易:老化,相对延
长了叶片功能期,提高了光合效率,有利于小麦小花分化、结实和灌浆。范业成(1982)报
道,施硅对水稻前期吸氮影响不明显,而显著增加抽穗以后稻株的吸氮量。湖北省农业科
学院在红紫泥水稻土上试验表明,施硅明显增加了水稻对N、K、Zn、Mn的吸收量,增加
有关,高氮水平下,随施硅量增加,水稻产量明显增加。周遗品等(1994)用北京褐土类
土壤进行了水稻、小麦旋用粉煤灰的盆栽试验,得出一次性施用粉煤灰9万kg/hm2,能促
进水稻、小麦的生长,提高水稻和小麦的产量。总之,硅肥的应用范围已经从南方水稻土
发展到北方的石灰性土壤,施用作物从水稻扩展到玉米、小麦、甘蔗等旱地作物。但硅肥
在旱地作物的研究远远少于水稻,硅肥的应用更是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因此,我们从1993
年起在华北进行了硅肥在提高小麦、玉米化肥利用率的研究。
团硅提高旱地作物化肥利用率的作用
2.1 试验方法 由于华北地区缺锌、缺锰面积较大,经测定,土壤中有效Si含量
土壤有效硅临界值。自1993年起,我们在北京潮褐土、河南新乡潮土、山东昌邑棕壤进行
平潮褐土、河北辛集潮土上(均为管理水平较高、产量较高的高产田)进行了Si、Zn、Mn
个处理,N、P、K肥按照当地施肥用量及施用方法进行,锌肥为每公顷ZnSO。·7H。015kg,
肥、Mn肥、si肥品种和用量均同Si、Zn、Mn配合试验。供试作物为小麦、玉米,作物品
种均为当地当时农业生产中的当家品种。试验除产量和经济性状,分析成熟期作物秸秆叶
片和籽粒中的养分含量,计算每种养分的利用率。
2.2田间试验的增产效果 自1993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在6年的共
28个田问试验中,si、Zn、Mn三种肥料对小麦、玉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但年度间
以及不同作物的增产作用是不同的。总的看,si在小麦效果好于玉米,SiZnMn配合的效果
好于ZnMn配合。单因素中si的作用大于Zn和Mn。
1.3硅提高作物养分吸收与利用率的作用对1997年玉米田间试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