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
B一15 酬金属氧化复合物光解水性能探讨
陆强。冉明浩杨红房螈张夏聪刘引烽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800
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增加。储量日益枯竭,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寻找一种不
依赖于化石燃料、储能丰富、环境友好的新能源已经迫在眉睫。氢能作为二次能源,以储量
丰富、清洁、高效、易于运输、环境友好等特点脱颖而出。
由于自然界中纯氢含量很低,基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取得。如:
甲醇、乙醇分解制氢,甲烷裂解制氢,水解制氢,水蒸汽重整法制氢,氧化法制氢,生物制
氢等。各类的制氢方法中,都需要用到优良的催化剂,成功地设计制造出低温高效催化剂是
制氢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高分子/无机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这类材
料不仅结合了无机半导体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两方面的特性,如表现出半导体材料的光、电、
催化等方面的独特性能和高分子材料的优良机械性能,而且经过适当的结构设计,还可以展
现出母体材料所不具备的新性质。通过对此类材料的研究。能够深入了解高分子与半导体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理论和应用双重价值,前景广阔。
本课题选用聚丙烯腈(PAN)作为高分子基体,配以氧化铁复合体系为主的半导体复合
材料制备光催化剂,利用PAN热环化所产生的共轭结构和铁系金属氧化物低能隙的特点来
提高光催化效率。
选用PAN为高分子基体,其热处理时会发生环化,从而产生一定的共轭结构,有助于
光催化剂的电子转移。不同的热处理条件可产生不同环化程度的共轭结构,其对光的响应不
同,进一步影响其催化光解水的性能。选用不同族,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如Fe3+、Fe2+、
光催化剂,并负载镍、钯,试验并选择最佳比例。
将制得的黝烈/金属复合物分别用300℃、500℃、700℃、900℃、1100℃的烧结温度和
8h、12h、24h的烧结时间进行烧结。PAN在
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共轭程度。
尝试选择最优的烧结条件,从而更有效地实现
光解水制氢。
使用自制的光催化装置(如图1)和制备
的复合催化剂进行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实验,定
时记录出气量情况,发现,产氢速率可达到
1190岬。讹·g。通过IR、DSC测试观察PAN
的环化情况,发现其在260℃下完全环化;
Ⅺm测试表明复合催化剂中含立方晶型
Fe304(如图2);磁天平测试了复合物的磁性,
t力擅拌■
表明该复合催化剂为反磁性物质,具有很强的
磁性。 圈l光催化装置图
· 陆强.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bIueqi锄g@shu.edu.cn
·182·
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
一来处曩
膏苫2口)叠_I∞g苫_
哪嘲棚枷柳啪搬m啪Ⅲ¨。
2●/d-一,‘‘
圈2氏p,Fe扣、Cu2+比例为l:l:1的复合催化荆(1州‰Pd)
在24h、不同烧结温度的XRD图谱
关键词:光解水;聚丙烯腈;可见光;金属氧化物
参考文献
【1】HaggataS.W.,Li
X.,F科erJ.R.,eta1.,Z胍咖:矾硎.川,1996,6:1771.
V,Liallos
【2】Bckiari E,彳‘凯龙r口据,:【J】,1998,10:1455.
L.,SuB.,et li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