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ldJoumalof TraditionalandwestemMedicine ·61·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增刊 Integmted 2007,8upple
朱震亨学说的门人主要有赵道震、赵良仁、戴思恭、王履、 如刘河间提出“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批判
刘淑渊、刘纯等,丹溪学说还远传国外,如日本医家特成立 了“发表不远热”之说,而倡用辛凉、甘寒的解表之法;张
“丹溪学社”以研究其学。因而后人遂有丹溪学派之称, 子和为纠正当时庸医治病“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病人
所倡“相火论”成了后来温病学派诸家论命门之火的理论 也喜用补药“虽死亦不知觉”的不良风气著书立说,发展
依据,温病学派诸家所采用的养阴、救液、填精诸法的确立 了汗、吐、下三法祛邪的理论,并丰富了三法的内容。李东
也受丹溪滋阴理论的影响。 垣则批评了当时以外感法治内伤发热之误,而创甘温除热
综上所述,金元四大医家虽有不同的学术思想,但其 之法;朱丹溪批判滥用辛燥的流弊,而创养阴的理论。由
共同点均是在《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基础理论及历代 此可知,四大医家继承前贤的精粹,批判当时的时弊,从而
诸家学说上有继承、有取舍、有发展,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有所创新和建树,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李东垣、张从正的脾胃“补、“攻’’论与浊毒∥
李佃贵1,张素钊2,朱峰2,刘建平2,张金丽2,张彬彬2,焦建玮2
1.河北省中医院,河北050017
2.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050017
李东垣、张从正同属金元四大家,李东垣在长期的战 李杲治疗脾胃内伤,主张益气泻火,升清降浊。提倡
乱中亲身实践,阐发《素问》“土者生万物”的理论,创立 因证设方,灵活权变,不可拘泥古方。他自制新方以应时
“脾胃论”学说,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临 病,创立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
床惯用补中、升阳、益气、益胃之法,故称“补土派”。其脾 润肠丸等。临证注重升发脾胃阳气,善用升麻、柴胡等升
胃理论在当今越来越受到重视。张从正为攻邪学派的代 提之品。组方药味多但用量小,粗末煎汤频服,以适合病
表人物,强调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安之理,善于运用汗、 情。但李杲注重升脾而忽略降胃,详于理脾而略于治胃,
吐、下三法,其学术经验阐发了攻邪祛病的道理,充实和发 注重内伤阳气而略于补脾胃之阴血,详于温补而略于清
展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 滋,临证运用尚需详辨。
l李东垣的脾胃论 2张从正的脾胃论
东垣以《内经》“人以水谷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 2.1病邪论
气则死”作为理论依据,强调脾胃功能在维持人体生命中 张氏祛邪理论的确立源于《内经》。《儒门事亲》中曾
的重要性。 言:“灵枢经谓,刺与污虽久,犹可拔而雪,结与闭虽久,犹
1.1脾胃的生理功能 可解而决去”。这也是他祛邪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
李杲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为精气升降之枢,升发居 2.1.1邪气致病张氏首重邪气,认为病之所发乃由邪
主导地位。“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 气侵犯之故。指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或自外而入,
养元气。”反之,“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 或由内所生,皆是邪气也”,并指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
之所由生也”。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 不过虚实”,即病邪侵入人身,必有正虚、邪实之分。因此
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 张氏治病力主祛邪,提出“汗、吐、下三法”。认为“先论攻
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