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的1号坦克战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战德军的1号坦克战车.doc

二战德军的1号坦克战车 发布时间:2009-02-26 20:58 ? 德国I号坦克 Pz.Kpfw.I Ausf.A1931年,德军中的一些将领如海因里希.古得里安等,意识到建立装甲部队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一种轻型坦克来培训将来的装甲师作战人员。因此,在1932年德军向主要的公司提供了一种轻型坦克(5吨)的规格说明。设计者的主要经验来源于早期的一些“秘密”项目和与瑞典Lansverk公司的合作计划。 1933年,开始发展一种4——7吨的装甲车辆,为了不违反凡尔塞和约,计划被伪装为一种农用拖拉机的设计。通过竞争,Krupp公司的设计(LKA 1)被选中。该设计源于英国的MK.IV小型坦克底盘,德国在1932年从苏联秘密的得到了两辆该型坦克。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德国与苏联在苏联的卡马河附近密切的合作发展装甲车辆。苏联在1929年从英国购买了两辆MK.IV坦克,并以其为基础发展了T-27坦克。Krupp的设计又做了适当的修改,在1933年夏,生产了五辆LaS底盘用于测试。随后,为其安装了炮塔。 1933年德军重整军备时,急需一种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且适合训练用的坦克以供新成利的装甲部队进行训练并从中吸取经验。 德国埃森( Essen) 和克虏伯 (Krupp) 兵工厂便及时提供了一种符合要求的LK-B1的原型车。此车受英国维克斯 (Vickers)六顿坦克影响甚大, 故外型上有多处象似。1934年2月三日完成第一次试车后,德国陆军即定购150辆,定其型号为 Pzkpfw I Model A。改进后的Model B型推出后, 德国陆军部再次大批定购(2000)辆。至1935年10月,三个装备I号坦克的德军装甲师组建完毕。一号坦克是一种小型的双人坦克,即使以当时的观点去评价,它也无法符合最基本的坦克设计原则。车身装甲极薄,且有许多开口,缝隙和接合处,使得这种坦克很不经打。引擎的马力也不足且又采用连杆式减震系统,这又使得该型坦克的机动型不甚了了。由于车身尺寸被尽可能地缩小,使得乘员待在里面很不舒服。驾驶员由车旁边的舱门爬进去,而车长则从炮塔上方进入。由于在舱盖合上的情况下,车长的视野非常糟,故车长通常都要将半个身体完全暴露在外面,这是极其危险的。不过,大多数的一号B型坦克已用无线电联络,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当时许多国家的坦克之间都靠手势和旗语联络,甚至连在卫国战争初期的很多T-34/76坦克分队都是如此)。 在1934年2月的进一步测试中,改进了LKA 1(LaS)的设计,命名为PzKpfw I Ausf A,在4月投入了生产,并生产了15辆,古德里安向希特勒展示了这些坦克。1934年,一辆PzKpfw I Ausf A的样车卖给了匈牙利。1942年,匈牙利可能又购买了几辆用于训练。也有少量出口到芬兰。该坦克也装备了克罗地亚军队。 I号坦克首次在实战中登场是在1936——38年的西班牙内战期间。大约100辆(Ausf A/B)型坦克随“秃鹰军团”和佛朗戈的军队作战。但实战中发现它远非T-26和BT-5的对手。部分坦克被缴获,并改装了法国25mm火炮。在西班牙内战期间,I号坦克都装备的20mmBreda火炮,德军最高统帅部利用西班牙内战的机会测试它们的新武器和闪电战术。I号坦克经实战证明,它的装甲太薄,仅能防护一些轻武器,它装备的双管火炮也威力不足,无法与步兵部队对抗,在战斗中它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I号坦克的两种主要型号Ausf A(1934)和B(1936)在悬挂系统和发动机上有区别。在1935/36年,实验了在Ausf A上安装Kruup M601柴油发动机,但它提供的马力太小,最终没有能采用柴油发动机的计划。 从1938年末起,认识到I号坦克作为主战坦克以没有多少发展的潜力,开始改变发展方向为一种快速的侦察坦克和轻型步兵坦克。新发展的Ausf C和Ausf F几乎是全新的设计除了采用了少量的Ausf B的部件外。Ausf C(nA VK 601)从1942年末到1943年初仅生产了40(46)辆。Ausf D(nA VK 602)是Ausf C的改进型,生产数量也很有限。Ausf F(nA VK 1801)从1942年4月到1943年2月仅生产了30辆。1943年中,少量的Ausf C和Ausf F随第1和第2装甲师在东部前线进行了实战测试,后来在南斯拉夫服役。1944年,在诺曼底,大部分I号坦克损失已尽。Ausf C/D/F没有大规模生产。 在1939/40年,100辆Ausf A/B型的I号坦克被改装为载弹车。它们主要装备工程兵部队,参加了西线的闪击战,部分也参加了在苏联的战斗。基于I号坦克的变形车有装备了20mm高炮的Flakpanzer I(Sd.Kfz. 101),生产了24辆,装备第614高炮营的三个炮兵连,每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