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海板块的运动及其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pdfVIP

菲律宾海板块的运动及其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e址j 菲律宾海板块的运动及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何宜文臧绍先陈起永宁杰远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北京l00871) 扳块构造学说提出之后促使地学研究有了革命性的变苹,厦垃来又集累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新的问题,促 的N。V。I--l全球板块运动模型较好反映丁垒球板块运动的髂体图象,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采用,成为研究板 块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的有力工具,同时作为科学认识的一个发展阶段NuVel--1模型也存袄着不足,需要进一 步发展.菲律宾襻板块的运动状态便是NuVel--l模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之一. 菲律宾海板块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问,南邻印度一澳大利亚板块。板块面积不:赶,但结构和演化历 史复杂,是板块运动中非常值深研究的地区,特别是对于中国及东亚地球动力学研究来说更有特殊的意义。 菲律宾海板块西以琉球俯冲带、台湾碰撞带、吕宋~台湾西南俯冲带为界,东以伊豆一小笠原j玛利亚纳、菲 律宾东侧俯冲带为界.它的边界几乎均是俯冲边界,问或有碰撞边界.缺步转换边界和运动速变的资料,所以 D切ze招等人在NaVe!一1模型中承认菲律宾海摄块的存在,但没有确定它的致位参量。把它作为一十问题遗留 下来.ch拍e和Seno利用板问地震滑动矢量曾分别给出了菲律宾海板块的欧拉参量·但两者有着较大差距,本 文利用板闻地震的滑动矢量确定菲律宾海板块的欧拉参量并利用不同的研究结果对沦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 块的相互作用。 地震滑动矢盘资料取自i927年至1996年发表的哈佛大学得到的矩心张量矩结果。执分布在簿沟附近Mb 太平洋板块的精动矢量.然后利用NuVel一1的已有结果,通过两种方法确定丁菲律宾海板块的欧拉参量;一种 是固定其他板块的欧拉参量,将菲棒宾板块的地震精的矢蠡作为新的资料代八,另一种是将tNuVel一1结果作 为其他十二板块的初始模型,Seno的结果作为菲律宾板块的初始模型进行反演。在资料使用上,考虑到菲律宾 拇板块锚构及演化史的复杂性,我们以不同的组合使用丁琉球俯冲带、伊豆一小笠原俯冲带、玛里亚纳俯冲带, 菲律宾俯冲带的资料.得到的结果不很一致,本文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提出菲律宾海板块存在强烈变形。 为了讨论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及板块边界的形变,我们分别利用不同作者给 出的板块运动参数,计算了菲律宾悔板块与欧亚扳块及太平洋板块的理论相对运动方向.并将得到的理论运动 方向与观测得到的相互遂动方向进行了对比,发现在琉球海掏附近及伊豆一小笠原{辱掏附近,理论结果和观测 结果有着明显的规律性的偏差,在琉球俯冲带地震滑动矢量的观测值和理论值分别位于俯冲带俯冲方向的两 侧,而在伊豆一小笠原旖冲带观测精动矢量位于俯冲带倾向与理论精动矢量之间。在非律宾俯冲带及玛里亚纳 俯冲带观测精动矢量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这些结果明显表明菲律宾海扳块结构复杂,内部变形强烈,在玛里亚 纳岛孤弧后扩张,在台湾附近,菲律宾板块与台湾斜交碰撞,转而向北运动,改变了原有运动方向i在菲律宾海沟 有双重俯冲带,且弧后变形尉裂. 本研究由国家攀登蒴研项目“京亚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忮持。 ·356· 菲律宾海板块的运动及与欧亚板块的相互 作用 作者: 何宜文, 臧绍先, 陈起永, 宁杰远 作者单位: 大学地球物理系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徐行.陆敬安.罗贤虎.耿雪樵.张志刚.XU Xing.LU Jing-an.LUO Xian-hu. GENG Xue-qiao.ZHANG Zhi-gang 南海北部海底热流测量及分析[期刊论文]-地 球物理学进展2005,20(2) 2. 张健.宋海斌 南海北部大陆架盆地热结构[期刊论文]-地质力学学报 2001,7(3) 3. 施小斌.汪集旸.罗晓容 古温标重建沉积盆地热史的能力探讨[期刊论文]-地 球物理学报2000,43(3) 4. 徐行.施小斌.罗贤虎.郭兴伟.杨小秋.XU Xing.SHI Xiao-bin.LUO Xian-hu. GUO Xing-wei.YANG Xiao-qiu 南海北部海底地热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期刊论 文]-现代地质2006,20(3) 5. 李延兴.张静华.何建坤.李智.郭良迁.张中伏.张俊青.LI Ya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