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河岩水库大坝外观变形GPS监测系统.pdfVIP

隔河岩水库大坝外观变形GPS监测系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隔河岩水库大坝外观变形GPS监渊系统 徐绍铨。 (武汉测绘科技犬学) ‘ 摘要本文介绍丁“隔河岩水库大坝外观变形O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网络结榴j系统 的硬、软件配置;安装调试实涮情况(系统的可靠性、精度、反应速度等)。实践已初步表明,OPS ∞ 、技术可角于水库大坝外观变形监溉。这为GPS技术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j也为我围水库大坝 外观变形监测实现自动化进行丁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GPS短基线精度,大坝变形监测,GPS鸯动化监测系统 一、引言 GPS定位技术具亩速度快,精度高,全天侯,费用省,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 砸近年来在我国也已迅速襻以推广。据统计尽前我国引进的溯量型GPS接收机 &l数量已达二千台左右。GPS定位这一高新技术已在大地测量i精密工程测量,地 壳形变监测,石油勘探,资源调查,城市测量等领域内成功地得以应用和普及,极 ————苎整蓑嚣吾差蔫宣G些PS耸篓轰萋荔萎i区磊精度。在数公里的短边上,和然丽以往的 精密定位基本上嚣是以毫米级精度(在数公里的短边上)和 厘米终辖度(在数百公里或数干公里的长边上)为西标的。早在1984年美国已在 斯坦箍控予加速器的工程测量审累用了GPS定位技术。平差后控制点的平面位 。 长都要大得多的大港浊田地面垂直形变监测列中也采用了GPS定位技术,大地 高的测定精度为3.4ram。3994年苏州市建立城市GPS变形监测试验网,经两期 数据处理,GPS监测的平面精度可达2~3mm,高程精度可达5ram左右。 … 随着GPS系统的完善:GPS接收机的性能和解算软件的不断改进,能否在短 予j2,oj年10月j于始,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近半年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实测试 I 验表明,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目前GPS定位的精度可达到我国对大坝外观燹形 I 监测的精度要求。 亭、毛荔!囊系釜霉}和建设的有:像绍链、夸任航、捌盆胥~錾捐崇’拓盖沈、陈孔暂、美卫平、代礼文、施闻’车投洪、黄声 43 于是.我们于1996年lO月完成焉河者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 1、系统垒自动,反应时问小于J_5分钟,一小时,.qPS观测资拳粤群算的监测点位东平 精度优子l毫米,垂直精度优于1.5毫米;6小时GPS观测资料解算水平精度优 于0.s毫米,羹芟精度优于I毫米。 二、GPS富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 1.基准点与监测点的布设 为提高大坝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大坝监测基准点宜选两个,并分别位于大 坝两岸。点位地质条件要好.点位要稳定且能满足GFS观澳l条{々:。 监测点毙反映大坝形变.并能满足GPS憩测条件。j趸掂以上愿嘲,隔浮岩大 顼外观GPs监测系统基准点为2个(GFS。和G-PS2)监谢点为5个(GPS。二一 c,PS,)。 z.数据传输网络结橡 辍据现场条件,GPS数据传赣乐用有线巧:匿}妄浅,茕现测数话)和无线(基准 丧观测鼓-ib)$fi结台方法,网络结构§Ⅱ图j所示。 幽: GPs盘动监涮系统阿络结相 』 3.GPS数据处理、分析和管理 整个系统七台GPS接收机,在一年365天中,需连续观测,并实时将观测资料 传输至控制中心,进行处理、分析、贮存,系统反应时闯应小于15分钟(即从每台 GPS接收机传输数据开始,到处理、分析、变形显示为止,所需总的时间小于15分 钟)。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局域网,有一个完善地软件管理、监控系统。 本系统的硬件环境及配置如图2所示。 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数据管理总控软件结构框图,如图3、图4、图5 所示。 图2硬件环境及配置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