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复合材料及仿生复合材料的研究’ 陈斌彭向和王军梁锡昌+ 重庆大学工程力学系,重庆,400044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熏庆,400044 摘要经过若干世纪的自然选择和进化,生物复合 为了了解昆虫外甲壳的内部细观结构,采用扫描电镜
材料形成了现在这样的内部细观结构,使其具有种种 SEM 对昆虫外甲壳的细观结构进行了仔细地实验
优盎的性质。本文受昆虫外甲壳研究结果的启发,提 观察研究。
出一种可用于智能复合材料和结构的预成形孔洞设 2.1试样准备和SEM实验
计方法。实验比较了预成形孔洞和钻孔试件的极限强
度,表明预成彤孔洞设计使复合材料的极限强度有很 昆虫外甲壳试样取自存活的金龟子、水龟虫和蝉
大的提高。 这类昆虫的体积较大而较易制取试样 的后背壳以
关键词生物复合材料仿生设计预成形孔洞 及被称为天然机翼的外鞘翅。试样的制取方法和步骤
强度 为:①从虫体上剥离外甲壳,用80%的酒精清洗后放 人烘箱中充分干燥脱水。②将其在氮液中浸泡大约 1引言 lmin后,根据需观察的部位和表面对试样进行斜剖 或立剖。⑨用离子溅射仪对试样喷涂金一铝涂层。试 近年来,一个引起广泛注意的新的研究领域是复 样准备好后,用AmrayKYKY一1000B型扫描电镜
合材料仿生的研究“q],它涉及对生物复合材料 也 对试样的表面和各剖面进行逐级观察、拍照。放大倍
称自然复合材料 及其形成过程的分析。人们发现经 数从20倍到1100倍。实验过程注意弄清显示位置.
过亿万年的物种竞争及选择进化,生物复合材料 如 并作细观结构形状、尺寸、关系的记录。电镜照片上的
动物的皮、肌腱、骨、壳,植物的杆、茎、皮 已经形成了 尺寸标识条可帮助得到有关数据。
很多天然合理的结构和奇特有效的功能,具有复合互
补、强韧兼备、功能适应性和损伤愈合等优良特性,这 2.2观察结果与分析
是只有几十年历史的人造复合材料所不能及的。对这 昆虫外甲壳的实验观察表明:
些生物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功能的深人研究将为我们 1 昆虫外甲壳是由一种大分子的直链聚合物
发展新型结构和智能复合材料提供有益的启示。 为了布置和埋设传输信息和修复物质的管道,常
常需要在智能复合材料中开出许多孔洞t但是,通常
所用的机械钻孔或冲孔的方法往往造成材料或结构
强度的很大丧失。本文通过对生物复合材料昆虫外甲
壳细观结构的研究,得到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智能复合
材料孔洞预成形设计制造方法。进行仿生制备和实验
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预成形孔洞的设计方法具有很好
的应用效果。 2昆虫外甲壳的细观结构特征 图1 SEM表明昆虫外甲壳是由埋置于蛋自质基体 中的单向纤维层组成 was 1 SEM insectcuticle 昆虫外甲壳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复合材料,具有很 Fig photoexhibiting of orderedunidirectional comparisedhighly
高的比强度t比刚度以及自愈合等特性,这些特性是 offibersembeddedina matrix plies protein
与昆虫外甲壳中天然合理的优良细观结构分不开的。 ·国寡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固体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研究基金资助 ‘功能材料’增刊1998·10
纤维 常称几丁质纤维 分层埋设于数种鞣化蛋白质 孔,这造成了管道或孔洞处纤维的中断,在孔边造成
基体中形成的~种层状复合材料, 图1 其中纤维起 了相当严重的损伤和应力集中,使整个材料或结构的
承受载荷作用,基体起分散载荷作用。这种复合形式 强度下降,该处成为引发整个结构破坏或失效的根
非常类拟于我们今天的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所不 源。
同的是,昆虫外甲壳中的纤维形状和尺寸是变化的,
分层数也是变化的。在可能出现较大外载的地方,如
昆虫背部甲壳的中间部分,往往有较粗大的纤维和较
多的分层,这造成昆虫外甲壳中间较厚,两侧较薄。这
种结构形式是生物复合材料普遍存在的功能适应性
所决定的,即自然进化的趋势是用最小的结构材料来
承受最大的外力“]。 2 昆虫外甲壳中存在许多用于传感的神经触
觉——感觉毛 bristle 和用于传输补充、重建和修复
物质的管道或孔洞 图2 。作为传感器的感觉毛呈纤
维状地向外伸出,束梢暴露于体表,在内部则通过毛 图3 sEM在昆虫外甲壳中观察到的孔洞之
细胞 trichogencell 与神经轴突相连口J。观察表明, 一,注意孔边纤维连续地绕过孔洞 3 Oneofthe holesobservedintheinsect
在昆虫外甲壳这种典型的生物复合材料中,起增强、 Fig many cuticle.Notethe“ber aroundth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