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农本草经》在我国药物规范历史中的地位
罗琼柳长华顾漫※成莉
(巾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所北京100700)
摘要:本文围绕着《本经》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本经并是应规范组方用药
的需求而产生,循着药物规范的思路,对本草文献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后世陆
续产生的本草文献,均在《本经》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本草文献药物规范体系。指出《本
经》客观上起到了药物规范的作用,实质上即为药物规范性典籍,是我国药典的肇始。笔者
从药典的肇始这样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深入剖析《本经)),把它回归到真实的位置,使
其更接近于本来面目,引起人们对于((本经》的重视,更能发挥它的价值,为建立现代传统
药物规范提供借鉴,亦更有利于开启中药研究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 药典药物规范
1.产生背景
西汉刘向等编纂《七略》是我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人规模校书事件,《七略》
将当时仝部学问分为六大部分,医学文献归入《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
房中、神仙”四大门类,独未见“本草”一类的著录。而“经方”有很大部分内
容涉及药物学知识,据小序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
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
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1其中“本
+草石之寒温,……辨五苦六辛与传统药物学的四气五味理论相似;“致水火之
齐”是药物制剂的方法。又可从出土文献旁之,马王堆出土汉代医方书《五十二
病方》中记述了部分药物形态和采收的内容,如“堇叶异小,赤茎,叶从(纵)
缡者,口叶,实味苦,前【日】至可六、七日绣(秀),口口口口泽旁。”n1
另外,对药物的贮藏、制剂和炮制、配伍用药等方面也有记述。而最新出土的成
都老官山汉墓中的医方书《六十病方》载有药物归经的内容。
刊‘见,西汉之前相当长一个时期,众多零散的药物知识尚未形成体系,本
草知识与经方知识合为一体,故刘向等校书皆归入“经方”类。延至东汉,师承
授受更为普遍,学问开始广泛传播,各类学问异彩纷呈。医经与经方的传播也更
[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药典发展历史及启示研究(国家药典委课题)
※
222
为普及,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仓公受学,到张仲景撰用《素问》、《九
卷》、《汤液经法》等著《伤寒杂病论》,表现出医经与经方融合的趋势。医经与
经方的融合,使辨证论治、组方州药得以普遍应用。汤液的创制,表明中医学已
发展至用药组方来治病的高度,早期成方治病,识证便可,而辨证论治,必须熟
识药性,才可随证立方,即“用药如用兵”之意,如徐灵胎云: “以草木偏性,
攻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n1。辨证论治的广泛应用凸显了药物知识的重
要性,使得原本散在于经方文献中的药物知识有被分离出来的需求。更为重要的
是,这些药物知识的析出,必然要经过筛选、提炼共性特征、整理编撰的过程,
从而形成药物使用的指导性文献,即现今所谓的药物规范,或是标准。可见,应
规范组方用药的需求,本草最终脱离经方而独立。以《本经》的产生为标志,药
物开始有了分类并具备了规范的内容与形式。
2.著书作者
现代药典之所以具有标准、规范性,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相关部门主持编
纂、颁布实施,故而具有法律性。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有官修医药典籍的传统,药
物是关系到人民生计的大事,政府对于拨乱反正,建立规范更是十分关心,历代
政府均有出面整理或者支持编修本草著作,在国家政权的支持下推进本草文献药
物规范发展,从《新修木草》到《木草品汇精要》延绵不断。那么《本经》的编
修是否有官修或者官方支持的可能性呢?
上古时代文字未立,神农不可能为《本经》立书。今人研究多认为《本经》
的作者是东汉的医官“本草待诏”。理由有:《本经》的编撰者融会贯通了儒家、
道家思想,医学知识,这绝非普通的儒生、方士、医家可以达到。而本草待诏编
撰可能性很人,他们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医生,而是兼司医药职事的方士。本草待
诏长期从事药物工作,从医家处获得药物医疗知识,从神仙家处获得养生服食知
识,在汉代“独尊儒术”的大背景下撰写《本经》。¨1
在无更多证据出现以前,笔者较为倾向这一说法,从《本经》集结之众多药
物知识考虑,其编撰者势必有相当官方背景,方有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