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救亡压倒‘反启蒙’’’
——以张君劢1930-40年代的文化观为中心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心翁贺凯
论文提要:面临日本全面入侵的严峻民族危机,张君劢在1930-40年代撰作了大量关于中国
新文化建设和中西文化比较的论著,本文从“中西文化与学术之比较”、“中国文化与学术
再造之方向与纲领”、“新文化的具体内涵”三个方面对之进行了全面的检视和梳理:张君
劢一方面强调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和本位性,一方面强调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和现代性,并以
“创新存本”、 “死后复活”的方略试图化解传统.现代、古今中西的纠结;尽管张君劢在
这一时期依然延续着科玄论战肇始的反思启蒙流弊、倡扬儒家义理之学的思想脉络,但他
基本是以西方现代的公民道德和民族国家观念来构建中国“新道德”的蓝图,基本是以广
义的现代西方的理性主义文化作为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和指标。综观张君劢一生文化观的演
变,存在着一种“救亡压倒‘反启蒙’”的微妙变化。
关键词: 救亡反启蒙理性中国文化张君劢
引言:从搿救亡压倒启蒙”谈起
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的启蒙运动。李泽厚先生在1980年代后期提出的“救
亡压倒启蒙”,大概是最近二十余年民国思想史研究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中最富
影响力和争议性的一个“论旨”(thesis)。李泽厚认为:以启蒙为目标以批判旧传统为特色
的新文化运动仍然不脱中国近代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所以它很快便与反帝救
亡的五四运动合流,形成浩大的声势,互相促进:然而,启蒙和救亡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的情势并没有持续多久,从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到十年内战、抗日战争,“救亡的局势、
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饥饿痛苦,压倒了一切,压倒了知识者或知识群对自由平等民主民权
和各种美妙理想的追求和需要,压倒了对个体尊严、个人权利的注视和尊重”,救亡压倒
了、中断了启蒙。1
围绕着“救亡压倒启蒙”,学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2从学理上而言,“救亡压倒
启蒙”论旨的主要问题在于:它倾向于对个人自由、个人权利和国家自由(独立)、国家富
1参考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原载《走向未来》1986年创刊号,后收入东方}fj版社1987年
首版的李泽厚的文集《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此书后来多次再版,本文参考的是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引文见页36。其实类似的论旨舒衡哲(VeraSchwarcz)在1984年的论文和1986年的专著就曾提出过,但
curseontheGreatWall:The
是影响更大、受到关注更多的还是李泽厚的观点。参考VeraSchwarcz..A
of inModem and Chinese
problemEnlightenmentChina’.Theorysociety,13(1984).P.445-470:The
andthe ofthe FourthMovementof of
legacy
Enlightenment:IntellectualsMay
986.
Ca¨fomiaPress。1
2中文学界的讨论‘j批评的综述,可以参考李宁,‘“救亡压倒启蒙论”的学术演进》,载《中州学刊》2004
年第5期,页129.132:陈占彪,《重估“救亡与启蒙的双莺变奏”说》,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Search
2008年第l期,页71.76。英文学界的讨论概况,参考EdmundS.K.Fung,/n D厂ChineseDemocracy
—Cfvii inNationalist
Opposition China,1929.1949.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PP.5-9.
287
强(利益)做一种割裂的乃至对立的理解。然而,在西欧、北美那些原生现代国家,个人
权利与民族国家同为现代性“包裹”里的子元素,它们在很大程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pdf
-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调查和的研究.pdf
- “朝闻道%2c夕死可矣”--中华传统文化研修会第四期学习心得.pdf
- “崇高”的中国的文化溯源.pdf
- “创新驱动”和“人文北京”建设--不同时期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pdf
- “创新驱动”和“人文北京”建设--基于南新仓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和启示.pdf
- “打孔家店”和儒家文化的原始精神--以鲁迅、胡适对儒家文化的扬弃为例.pdf
- “打捞”地区文化脉络——遂安古城风貌再创造和历史建筑的迁地保护.pdf
- “大道合行”文化催生企业发展动力.pdf
- “岱青海蓝”和一座新城--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竞图方案评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