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经》多学科研究
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综上所述,《阴阳离合论》是指通过一三离合的一贯伦理说明三阴三
阳的意义。在《运气篇》的三阴三阳气化学说,《经脉》的经脉流注和《内经》散在记载的六经病候
中提供了这理论的初端。
参考文献:
[1]洪元植.精校黄帝内经素问.首尔,东洋医学研究院。1985
[2]杨J:善.黄帝内经太素.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03—108
[3]韩东锡.宇宙变化的原理.首尔.大元出版.2002
[4]周学海,,+j学海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54-255
[5]朴赞I玉1.以《素问.阴阳离合论》为中心来研究三阴三阳.大韩原典医史学会志。1992:131—137
[6]李镛泰.对脏腑相通和芝山图表的理解.大韩形象医学会志,2003。4(1):178-179
《内经》有关脾藏象发生的文字文化基础
鞠宝兆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
在《内经》藏象理论中,脾以其脏的属性规定为依据,五行属土,属至阴而为五脏使,纳化水谷、
转输气机、承载万物,与胃并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五脏之本;在人体构成了腑、志、液、体、窍、时
相关联的系统框架。确立了内联人体,外应自然,统帅整个庞大系统的藏象的脾。现就脾胃为“仓廪
之本”和“五藏之本”从文字文化角度分析其发生状况。
一、脾胃仓康意蕴分析
1.脾t《说文解字》云:“脾,土藏也,从肉卑声。”,“卑。贱也,执事者,从左甲。”段注
《说文解字》注: “古者尊右而卑左,故从左在甲下。甲象人头。”脾由月、卑组成,月如上示表与
肉有关,卑是个会意字,金文、小篆字形都由左、甲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其中“左”象左手,“甲”
示士兵头上的头盔,卑字用从事劳动的手和带头盔士卒表示身份、职位低下,按古代礼仪,左右两方,
右方地位高,左:孑地位低。清朝李滢《身经通考》中认为:“脾,裨也,掩乎太仓,裨助胃气也,居
心肺之下。故从j争。”《释名》的阐释是“脾,裨也,在胃下,脾助胃气,主化水谷”,基于上述,
脾字本身可以说明该脏器是人体的一个肉质器官,位低于胃,功能是裨助胃消磨谷物。¨1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内经》成书时代,五脏的解剖已具相当水平,而脾脏的命名最初也是依据
脾脏的解剖实体与部位。如:肝、脾一左一右,其位均在边侧,故命名皆取此意。其认为脾字发生与
解剖有关的依据是:肝受音意于“干”,干有侧旁之意,《诗经·伐檀》中有“置之河之干兮”“干”
即是河边。《易··渐》中有“鸿渐于干”。《释文》引郑注:“干,水傍”,认为脾受音意于“裨”,
裨有偏意。《释=;茑》中有“在旁日裨”,《文选·袁绍檄豫州》中有“授以裨师”。注:“裨师,偏
师也”。
也有学者认为,脾从卑为低下的意思与脾义无涉,认为卑为筚的初字,指竹制的捕具,箪蓝即为
竹制的捕锺器具。卑的周代铭文即形如手执网具状。另外,卑与毕(晕)形音皆近,而罩为捕鸟兽之
——239.-———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网具。据此可推之卑之本义为捕具,而以卑为声旁的字族均可找到其原型。晕作为捕具,是远古渔猎
活动的一个巨大进步。卑的捕捞行为乃于湖海中网罗鱼虾,轻轻提起,水沥尽而渔物出。同样的行为,
从脾的角度讲,可以理解为在水谷之海(胃)中设网取精。¨’
2.胃:《释名》:“胃,嗣也,围受食物也。”《说文解字》云:“谷府也,从肉,(胃的小篆
写法的上部分)象形”,从汉字结构上看,胃是充满食物的肉囊形象,毫无疑问,胃字的表意是指人
体内部的肉质的实质脏器,而古人是经过了仔细的观察,胃的内容物为饮食水谷。正如《灵枢·五脏
别论》云: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也有学者认为胃的特征是肥厚,古语源于肥(肥、胃
古同在微部),正如大肠谓大而长,小肠谓小而长,其文字的发生皆起源于古人通过解剖对脏腑所作
的了解。‘31
对于脏腑的命名,祖先是在实地考察了脏腑部位以及各自特点,然后,按其功能作用,或是形态
特征,或是与它脏的部位关系,以一定的语言形式固定下来的,决非任意为之。在社会对词语的约定
俗成中,本身就包含了人们的思想认识。我们从文字发生学看脏腑命名的确立,心、胃是象形字,肝、
脾、肺、肾是形声字。从文字的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pdf
-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调查和的研究.pdf
- “朝闻道%2c夕死可矣”--中华传统文化研修会第四期学习心得.pdf
- “崇高”的中国的文化溯源.pdf
- “创新驱动”和“人文北京”建设--不同时期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pdf
- “创新驱动”和“人文北京”建设--基于南新仓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和启示.pdf
- “打孔家店”和儒家文化的原始精神--以鲁迅、胡适对儒家文化的扬弃为例.pdf
- “打捞”地区文化脉络——遂安古城风貌再创造和历史建筑的迁地保护.pdf
- “大道合行”文化催生企业发展动力.pdf
- “岱青海蓝”和一座新城--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竞图方案评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