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 P交换与标记交换
王征 李旺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IP与ATN技术结合构造宽带Internet网络的两种模型:并
对集成模型中的JP交换与括记交换的网络结构、工砟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比较.
早在80年代末.电信界就认定未来的宽带网是以^n【为基础的B-ISDN。1993年美国提出
信息高速公路之后,电信界仍普遍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应建立在A硼基础上。但在1994年之后,
Internet异军突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球。电信、电视、计算机三者融合的趋势
使多媒体业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相反,B-ISDN的发展却不如人意,除去宣传的迷雾.人们
看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同时.Internet以其网上信息资源丰富和互连方便的优势,向
传统的电信业发起了冲击。
近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IP能承载语音、图像、数据等多种业务,Internet将
Over
是未来信息网络的基础。最近又有专家提出了IP SDH和IPOverSONET等一些未来宽
带网络的方案:同时也有人认为,Internet虽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但它还是要使用公用
网的物理资源,光靠数据交换协议IP解决不了宽带闽题,只有与AIIi相结台才可以使大范围
Switching)、
的宽带业务成为可能。本文从IP与棚的结合的多种方案中选出,IP交换(IP
标记交换(Tag
Switching)两种方案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在ATM上支持Internet
1.1POverATM
Over
即A11l如何承载IP包的问题,即IPOA(IPATe).目前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所谓
叠加模型,另一类是所谓集成模型。这两种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ATM网络上发送IP分组的
方式不同。
2.重叠模型
在重叠模型中.在逻辑信息子网内使用基于ATel地址的Alll路由和信令协议为IP分组
包路由并发送IP数据包。
这种模型要求对AnI和IP分别定义不同的地址结构和相关的路由协议。也就是说.ATII
选择路由.并需要ATII地址选择协议来把IP地址映射到ATM地址.
1577
重叠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1ETF(Internet Force)在RFC
EngineeringTask
IP
建议中定义的^nf上的传统式IP规范(IPOA:ClassicalOver^偶)、^佩论坛的局域网
仿真规范(LANE:LAN
Over
AIM)。
3.集成模型
一829—
在集成模型中,使用非ATM路由和信令协议来为IP包选择路由并发送IP数据包。
在这种模型中.AnI层被看作是IP层的对等层,An端点只需使用IP地址来标识.在A俐
网络内使用现有的网络层路由协议(如IGRP、OSPF等)来为IP分组包选择路由,在建立连
接时也使用非标准的ATIt信令协议。在集成模型中.不需要地址解析协议.但增加了ATM交
换机的复杂性,使^删交换机看起来更像一个多协议的路由器.
集成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IpsiIon公司的1P交换技术、Cisco公司豹标记
Label
交换技术以及IETF新制定的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肝Ls:Multi—Protocol
Switching)
等。
二、fP交换(IP
Switching)
IP交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救亡压倒‘反启蒙’”--以张君劢1930-40年代的文化观为中心.pdf
- “孔子之道和现代生活”--陈独秀儒学观述论.pdf
- “理之所必无”和“情之所必有”--从《狮吼记》柳氏形象透视晚明文人的文化心态.pdf
- “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兼论中西史学文化的接轨和融合.pdf
- “妈祖祭典”应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pdf
- “美丽宁波”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途径.pdf
- “绵延”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读《中国的文化史导论》心得.pdf
- “配角”的艺术--钓鱼台国宾馆3号楼与网球馆建筑设计中的几点探讨.pdf
- “品牌文化”时代的广告定位和亚文化——对于如何建构“品牌文化”的初探.pdf
- “情理”法及文化意蕴初探.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