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手批《柳文》的评点学意义探究.pdfVIP

焦循手批《柳文》的评点学意义探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其他 焦循手批《柳文》的 评点学意义探究 ●王基伦(台湾地区] 一、前言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当时的教育 部曾将国立东北大学的一批图书寄存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即今国立 台湾师范大学的前身),该校后来由图书馆以“教育部托管国立东北 大学寄存图书”名目收藏此批图书。然而书籍流通不便,学界对此 关注不多。数年前。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赖贵三(1962一)教授 始发现其中有明万历壬辰(1592年)叶清寰(万景)永州刊本《柳(宗 关《柳宗元集》的版本流传纪录,历来研究柳文及清代文学者多未留 )《柳宗元事迹系年暨资料类编》 宗元资料汇编》、罗联添(1927一 等,¨’亦未能收录论列。此本难得一见,赖贵三以其多年治焦循学 术之深厚学养,¨,已就此珍本一一钞释、简介、汇析,并将其典藏现 况、板本型式、目录卷次与手批题记等详细内容,整理出来,发表成 二篇论文:《焦循手批明万历刊本,(柳文)钞释》、《焦循手批(柳宗元 文)析论》,H,确能开拓柳文研究与焦学研究之视野,贡献匪浅。 可惜的是,赖氏论文迄今仍未正式出版,学界对于焦循手批 429 柳宗元研究文集——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讨论会研究论文撷英 《柳文》所知不多,且尚有写作时间待考定,许多文学现象有待发 掘、讨论;尤其此书乃经由焦循手批评点、墨笔朱记的作品,属于评 点学史料之一,具有文献学与评点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因此,本文 拟结合评点学史料及焦循习文历程、文学理念,讨论此书在评点学 上的观点、功能、评价等多重意义,藉以探寻此书所具有之特殊价 值。 二、焦循手批《柳文》的来源 评点文献,原本作为童蒙教材,或是参加科举考试而设,因此 为了讲解方便,而有简注、批语或涂抹,相关的研究和传授散文技 法,据朱世英等《中国散文学通论》指出是从唐代开始。这和古文 运动兴起以后,韩愈(昌黎、退之,768—824)、柳宗元二人传授读书 法和写作法有关。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复杜温夫书》谈 读经、读诸子百家的收获,教诲对方如何用助字等,都是明显例 证。£51宋、明以来,读书人选读唐宋文揣摩文章作法,有时也带有功 利倾向,逐渐形成一种风气o 自南宋吕祖谦(伯恭,1137—1181)《古文关键》起,评点学的著 作大为兴起。这本书有总评,有旁批,建立起评点书的体例,“第一 次从文学的角度来评点散文,第一次对文学作品本身来进行评 议。”¨1于是继起的评点著作主要都是选文之后作一篇篇的品评, 193年前后)《崇古文诀》、真 这也是评点学的主流。其后楼肪(约1 1289)《文章轨范》大体属于这一类。朱世英等《中国散文学通论》 说明其特色是: 这一类评点不脱离具体作品,比较注意散文的“布 置”(朱熹(元晦,1 130一1200]语),“如何是抑扬开合处”、 “如何是下句下字有力处”、“如何是融化屈折剪截有力 430 其他 处.如何是实体贴题目处”(吕祖谦语)。从品评标准来 看,有重理的(真德秀)、有重情的(刘辰翁[会孟,1234— 1297])、有重文辞章法的(吕祖谦)。最值得注意的是“整 体”观念。宋人在剖析作品中,始终把一篇文章看成是“首 尾相应的整体”,“常山之蛇”是最常见的比喻。1 这里看出评点文章作法居于主流地位;如果再区分下去,重文 辞章法的吕祖谦一派,可能更居于核心价值。以真德秀《文章正 宗》来说,此书可说是当代道学家论文的代表作,顾炎武(宁人、亭 林,1613一1682)《日知录》已经批评此书道:“病其以理为宗,不得 诗人之趣,”博’纪昀(晓岚,1724一1805)等《四库全书总目》也说: “宋人多讲古文,而当时选本存于今者,不过三四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