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3a上海都市文化中的性别观察.pdfVIP

口述史%3a上海都市文化中的性别观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述史:上海都市文化中的性别观察 朱易安 说起上海城市的性格和品格,多少给人一点“阴柔”的感觉。 20世纪90年代,龙应台在《文汇报》发表了《啊,上海男人》,其实涉及到了都市文 化建构中的性别因素:“上海男人竟然如此可爱:他可以买菜烧饭拖地而不觉得自己低下, 他可以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觉得自己卑贱,他可以轻声细语地和女人说话而不觉得自己少了男 子气概,他可以让女人逞强而不觉得自己懦弱,他可以欣赏妻子成功而不觉得自己就是失败。 上海的男人不需要像黑猩猩一样砰砰捶打自己的胸膛、展露自己的毛发来证明自己男性的价 值。啊,这才是真正海阔天空的男人!我们20世纪追求解放的新女性所梦寐以求的,不就 是这种从英雄的迷思中解放出来的、既温柔又坦荡的男人吗?原来他们在上海。”山 我们暂不评价这种描述是否具有代表性,但至少可以反过来证明,上海女性在家庭中的 地位是不被轻视的,同时也说明,都市文化中的性别因素,应当在都市文化研究中得到足够 的重视,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都市文化中两性和谐关系的建立,同时也涉及到城市性格和品格 的形成。 许久以来,对于上海地区这种所谓“阴盛阳衰”两性关系的描述,屡见不鲜;但是,关 于如何形成这样的关系却未见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与上海 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上海职业女性群体崛起的传统有关。事实上,上海地区职业女性群体 的崛起,与长江三角洲女性长期承担家庭经济的传统有关,而近代工业化的机遇又让农村女 性成为城市工人,从而构建了新型的两性关系。 已有不少研究者关注到近代社会中女性职业者队伍的形成,是与近代化工业化的社会生 产方式的改变以及新兴职业的出现有关。江南地区的女性,在明清以后已经是家庭生产中的 重要劳力和经济来源。乾隆年问,乌泥径农妇一日织布一匹所得银钱要高于农村短工一日工 食银一倍以上。@《清稗类钞·风俗类》中记述苏州四乡妇女“杂男子力作,樵渔蚕收,驾 舟担物,凡男子所有事,皆尤为之”。@正如徐光启所说,松江地区农民“三百年而尚存生 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杆而已。”④这种传统导致江南农村青年女性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更容易 走出家门,白食其力,补贴家用,渐渐形成职业女性的基础人群。 曾见以《五四时期的女权运动1915.1923))为题,研究这一时段中国的女性职业范围, @龙应台:文汇报·笔会,1997.1.7。 圆樊树志:《乌泥泾~绩布二物,衣被天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l页。 @(清)徐柯:《清稗类钞·四十二风俗类:苏乡妇女之俭勤》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202页。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蚕桑广类》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07页。 164 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轻工业,如纺织、烟草、火柴、化工成衣等行业的女工;帮佣 ——即到中产以上的家庭当姨娘、奶妈;供职于文化教育机构,如教员、新闻记者、传道师、 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等;普通职员,就业于社会各机关,如官署、商店、公司、医院、 女书记、女医生、女店员、护士、产科医师等;娱乐机构从业人员,如歌女、电影演员、舞 女、女伶乃至妓女等。①可见,短短8年中,女性职业范围的扩大突飞猛进。另外,职业女 性的人数也十分可观,1920年,约75万左右的上海妇女中,有正当职业者(包括学生、教 师、医生、看护妇、编译者、宣教者、音乐家、画家、商人、船户、渔人、农妇、工人、伶 人)约有30万人,占了整个女性人口的将近一半左右圆。另据《女声》杂志1943年的调查 结果,职业女性的就业领域已可归为教育界、医学界、商业界、法律界、党政警界、娱乐界、 手工及佣工、农耕畜牧、机器工业等九大类。足以证明,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职业女性 的城市,也是从业妇女人数最多的城市,关于这一部分研究,陈雁的《近代上海女性就业与 职业妇女群体形成》是较早发表的成果,她指出:“近代上海女性就业人数和就业范围的不 断扩大、职业女性群体的逐渐成熟是上海城市现代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女性群体中人数最多的,应数产业工人,其中,又以缫丝业和棉布业最多。19世 纪60年代,上海第一代纺织产业工人随着机器缫丝工厂的出现,最早诞生于外国人创立的 工厂中,肇始仅数千人。到19世纪末,首批中、外棉纺织厂建立,使上海纺织产业工人达 到近3万人的规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上海纺织工业发展进入全 盛时期,各行各业先后形成,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工人队伍得到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