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
刘师培的文字学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陈 奇
清代汉学兴盛,扬州学派以汉学家队伍最为壮观,刘师培祖上三代都是有名的汉学家。
这个学派以训诂考证见长,认为训诂不明,则经义不彰,一切对古代典籍的研究也无从入手。
因此,汉学家们普遍提出了“以字通经”的口号,普遍重视文字学的研究,开辟了小学、音
韵、训诂等分枝学科,从文字的形、音、义等不同的方面对汉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刘师培是古文经学家,从学术渊源上来说,走的同样是以字通经的道路,同样
至为重视文字学的研究。“昔休宁戴氏有言,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成词者,
未有能外于小学文字者也。又日,训诂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我心自然之义理乃因之以明。
嘉定钱氏有言,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IJ诂以求义理。”不明小学,非惟不能通经,也不
能读周秦古籍,更谈不上作文。“作文之道,解字为基。……岂有小学不明而能出言有章者
哉!小学之类有三,一日字形,二日字音,三日字义。小学不讲,则形声莫辨,训诂无据,
施之于文,必多乖舛。”[1]刘师培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在文字学方面的著
述很多,重要的有《小学发微补》、《尔雅虫名今释》、《理学字义通释》、《论小学与社会学的
关系三十三则》、《中国文字流弊论》、《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等,代表作则是《中国文学
教科书》。
《中国文学教科书》是刘师培编写的五种国学教科书之~。全书计划编写10册,内容
包括文字、词类、句法、章法、篇法、古今文体及文选七个方面。由于政治环境多变,以及
计划写作的课题过多,仅编成第1册。该册于1905至1906年间编成付印,7万余字,“以
诠明小学为宗旨”,∞首论汉字的起源,再依次论字形、字音、字义。
第一,汉字的起源。古代传说伏羲画卦,神农结绳,苍颉造字,把汉字的产生说成是个
别圣人的杰作,给汉字的起源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刘师培则指出,中国文字,先有字义,
继有字音,然后才有字形。而字义起于事物,寓于事物。“字由事造,事由物起。”∞对汉字
的起源作了唯物论的解释。
字音的起源。刘师培指出,未有字形之前,先有字音,而“声起于义”,字音起源于人
对外在事物的观察、感知,将这种感知的结果以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即是字音。“人为万
物之灵,人生于世,不能不与事物相接。口之于味,目之于色,鼻之于嗅,皆身与事物相感
触者也。身有所感,则心有所知。有知而后有情,有情而后有意。情动于中则形于言,所以
吐露其情感,发舒其志意,以表示他人者也。”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种情形。其一,起源于
自然之音。如妈妈,“小儿之啼哭,口中即发此音,故即以之称其母。今西人之称母也,其
字音亦与妈妈同。”其二,起源于对物象、物音的认识。如大字,训为颠。“颠、天之音古同。
因天体在上,故即以颠呼之。后由颠音转为天音,乃别造天字”。又如火字,“风火相荡,其
音近火,故火字之音即象火炽之声。”古人之造字,“音皆在观察事物之后,故能效事物以制
音。”他反复强凋:“生民之初,非能创造此音也。其所以成一确实之音者,必先具此物,乃
。刘师培:《中国文学教科书》第l册,《刘申叔先生遗书》67、68册,宁武南氏1936铅印本。
函刘师培:《中国文学教科书》第l册,《刘申叔先生遗书》67、68册,宁武南氏1936铅印本。
169
“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
锡此名。”①
字形的起源。虽有字音,但“不能达于千里之远也,亦不能传于百世之久也。及民智日
开,乃造为文字,以辅言语之穷。”字形的出现,当在字音之后。字形的来源,计有六种,
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称为六书。“六书起源,不外指事、象形二体。”
象形者,象物形以为字形也;指事者,据事意以创字形也。文字日孳,乃有形声字的产生;
而形声字的基础在象形、指事两种文字。指事、象形文字为独体字,形声字为合体者,独体
为文,合体为字。刘师培以为,“象形、指事、形声,皆文字之纲也。”会意、转注、假借皆
由此而生:“两形并列者为会意,故象形为会意之纲;两字同意者为转注,故指事为会意之
纲;一音两用者为假借,故形声为假借之纲。”罾归根到底,字形起源于物象、事意。它与字
音一样,都起源于字义,都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反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科技译文资源建设作为文献资源建设新领域的探讨.pdf
- 科技哲学文献学及其体系的建构刍论.pdf
- 科普·科普文化·科普文化创新.pdf
- 科普期刊的未来文学化趋向.pdf
- 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实现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共赢--湖南芷江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初探.pdf
- 科学的人文化.pdf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兼论二者融合的路径构建.pdf
- 科学发展中的文化自觉--苏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性试点工作.pdf
- 科学发展抓活动,建设与谐新社区——金牛区九里堤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报告.pdf
- 科学构建“文化襄阳”旅游品牌--襄阳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的研究报告.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