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病理生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hineseJournalofPathophysiology 2009,25(12):2295—2301 · 2295 ·
[文章编号】 1000—4718(2009)12—2295—07
鸟氨酸脱羧酶/多胺系统在大鼠
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l
赵雅君 , 张伟华 , 王艳丽 , 李红珠 , 王丽娜 , 李 弘 ,
韩丽平 ,林 岩。, 吴 博 , 李宏霞 ,徐 曼 ,徐长庆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温州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浙江 温州325035;
齐齐哈尔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 目的: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多胺系统在缺血预适应 (I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
离体灌流大鼠心脏复制模拟心肌缺8/再灌注模型。心脏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 (contro1)、缺8/再灌注组 (IR)、
弱缺血预适应组 (IPCw)、强缺血预适应组 (IPCs)、IPCw+多胺抑制剂组 (DF~EG—IPCw)和 IPCs+多胺抑制剂
组 (DF—EG—IPCs)。免疫印迹法定量分析多胺合成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 (ODC)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心肌
组织中的多胺 (腐胺、精脒、精胺)含量;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系统记录心脏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YC)染色
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较其中的差异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IR组 ODC表达下
调 ,腐胺含量增加,精胺含量减少,总多胺池减少(P0.05),此时心功能下降(LVDP、HR、CF均低于对照组,P
0.05),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 (P0.05);(2)与 IR组比,弱及强缺血预处理组 (IPCw、IPCs)心肌
ode表达上调,腐胺含量减少,精胺含量增加,总多胺池增加 (P0.05或 P0.01),此时大鼠心功能有明显改善
(LVDP、HR、CF与 IR组比,P0.05),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 (P0.01);(3)给予多胺抑制
剂后,心肌ODC表达 ,腐胺、精脒、精胺及总多胺池含量均明显降低 (DF—EG—IPCw组 VSIPCw组;DF—EG—IPCs
组VSIPCs组 ,P0.05或P0.01),心功能明显下降(P0.05),心肌梗死面积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 (P
0.05)。结论 :缺血预适应能明显上调大鼠心肌ODC/多胺系统,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多胺合成代谢抑制剂
取消了预适应介导的心功能改善、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及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提示ODC/多胺系统可能参与了
缺血预适应介导的心肌保护作用。
[关键词] 心脏 ;缺血预处理;鸟氨酸脱羧酶;多胺;大鼠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A
Protectiveroleofornithinedecarboxylase(ODC)/polyaminessystem in
themyocardium inducedbyischemicprec0nditi0ninginrats
ZHAOYa—jtin,ZHANGWei—hua,WANGYan—li,LIHong—zhu,WANGLi—
na ,LIHong ,HAN Li—ping ,LIN Yan ,WU Bo ,LIHong—xia ,XU Man ,XU
Chang—qing
(DepartmentofPathophysiology,HarbinMedicalUniversity,Harbin150086,China;DepartmentofPhysiology,Wenzhou
MedicalColge,Wenzhou325035,China;DepartmentofPathophysiology,QiqihaerMedicalCollege,Qiqihaer161006,
China.E—mail:xcq45@hotmail.corn)
[ABSTRACT] AIM:Toexploretheprotectiveroleofornithinedecarboxylase(OD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