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以及其基因打靶的研究.pdfVIP

柔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以及其基因打靶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柔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以及基因打靶研究 袁天杰 胡又佳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200437 ) 摘要:本研究通过构建柔红霉素产生菌天蓝淡红链霉菌DM 的基因组文库,获得2230 个重组克 隆。利用菌落原位杂交和PCR 两种筛选方法获得黏粒 Cosmid 8-22,其插入片段的大小为41431bp , 含 36 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基本包含了完整的柔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利用黏粒 cosmid 8-22, 构建 PCR-Targeting 系统,同时敲除 dauW ,dnrX 基因。HPLC 分析敲除突变株的柔红霉素产量较出 发菌提高了 3-4 倍。 关键词:柔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基因组文库;PCR-targeting ;基因敲除 Abstract :Genome of Streptomyces coeruleorubidus DM, the producing strain of Daunorubicin(DNR),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gene library, A total of 2230 recombinants were obtained. The recombinant cosmid 8-22 was obtained by colon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PCR amplification, the length of insert fragment of Cosmid 8-22 was 41431bp and harbored 36 intact ORFs which almostly contained the complete DNR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The cosmid 8-22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PCR-Targeting system, which can disrupt the gene dauW,dnrX at the same time. The HPLC result was showed that the DNR production of mutant strain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was nearly about 3- 4 folds higher than the parental strain. Keyword: Daunorubicin biosynthetic cluster; Genomic library; PCR-Targeting; Gene disruption 前 言 随着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抗肿瘤药物成为近年来药物研发的主要领域。而自从 1950 年第一个蒽环类抗生素紫红霉素发现以来,蒽环类抗生素以其良好的生物活性,在治疗人类癌症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柔红霉素是一类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蒽环类抗生素,其不仅可以直接作为一线 抗肿瘤药物使用,同时也是其他药物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抗癌药物的重要原料。 现在,柔红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基本研究清楚,其全部的生物合成基因都处于染色体上并且成 簇排列[2] 。本实验室也对柔红霉素产生菌的基因改造工作有着深入的研究,曾分别对柔红霉素生物 合成途径中的 doxA, dnrV, dnrX ,dauW 等基因进行功能研究[3] 。发现增加doxA ,dnrV 基因拷贝数可 以提高柔红霉素的发酵产量,使其比出发菌提高 105%;而通过同源双交换完全阻断 dnrX 则使突变 株的柔红霉素的产量提高 1.3 倍;对我们实验室发现的负调控基因 dauW 完全敲除,其突变株的柔红 霉素产量则显著提高,最高可以达到出发菌的 7.4 倍[4] 。 但这些研究工作都是基于传统的限制性酶切与连接等步骤,通过构建载体来对单个基因进行研 究。由于柔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成簇排列的特点,当需要对几个基因一起研究时,传统的方法就会 面临着载体构建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柔红霉素的基因组文库,筛选柔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