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联文化研究――以成都地区匾额、楹联为例下.pdfVIP

匾联文化研究――以成都地区匾额、楹联为例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匾联文化研究――以成都地区匾额、楹联为例下.pdf

116 文化产业研究 匾联文化研究 ——以成都地区匾额、楹联为例(下) 肖建春 [摘要]匾额、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产物,集教化、启迪、言志、咏物、抒情、娱乐于一体,历来受到 国人喜爱。联语的诞生之地成都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个现代大都会。古往今来,成都这片 ! 文化沃土、商贸重地孕育出各种各样的匾额楹联。优美典雅的吟咏匾联装饰着名胜古迹,古色古香的 点睛匾联保留于街巷乡镇,招揽顾客的商用匾联悬挂在店堂铺户。总之,作为成都的文化名片,古老的 匾联聚积了厚重的古蜀文化,显现出川西平原的风土人情;现代的匾联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焕发出天府 之国生机勃勃的现代神韵。批判继承挖掘弘扬成都匾联文化,对于促进成都市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 { 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都;匾额;楹联;文化意象;风土人情;现代神韵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7)08刈116—04 ‘●_………………………………………………………………………………………………………_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立项课题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肖建春(1954一)。男,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广告文化研究所所长。四川成都610051 (上接2007年第3期) 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木梳、角梳、 (六)表明行业特征 木镜为主要产品的小木制品生产经营企业,曾经 商用匾联是面向大众的招牌,不仅美化了店 用“三峡”、“先生”等作为品牌,但是效果不好,最 容又能起到独特的宣传广告作用。商用匾联要具 后推出“谭木匠”而一举成功。“木匠”是中国木工 有广而告之的作用,表明其行业特征是最直接的 手艺人的称呼,“木匠”前冠以姓氏“谭”字,符合中 方式。 国传统商号的取名习惯,而且念出来还给人一种 沧桑厚实的历史感。… 春熙路梳子店匾联: 匾额的三个字造型也称得上匠心独运,“谭” 谭木匠 用隶书,“木”颇像刨子,“匠”则像作坊,再配以木 千年木梳, 工劳作图,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联语的意思 万丝情缘。 是说:千年木料做成的梳子,(梳出头发)万丝的情 缘。 东通顺街茶叶店匾联: 神农荼号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神农茶号”是成都一个的茶叶公司,商号之 名源于人们把神农氏敬为茶行始祖的说法。据载 《神农本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 茶而解之”。旧。商联则用的是清书画家郑板桥的名 联,用扫来的竹叶、劈碎的松根烹粗茶、做淡饭,虽 生活清贫,却不乏“悠然见南山”的情怀。联语既 [图片来源:笔者摄于春熙路] 生动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