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山毒理课件致突变试验方法预防.ppt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系 toxicology@mails.tjmu.edu.cn 第一节 致突变作用 一、基本概念 二、致突变的因素 三、突变的类型 四、致突变作用机制 五、突变的后果 第二节 致突变试验方法 一、致突变试验的基本问题 二、致突变试验的分类 三、重要的致突变试验 四、致突变试验方法的选择 利用 第二节 致突变试验方法 一、致突变试验的基本问题 定义:确定化合物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的试验。 目的:检测化合物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 用以推测是否具有致癌、致畸等的可能性 为化合物的可使用性研究和卫生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基本原理:将化合物与生物测试系统接触,然后观察该生物系统是否发生致突变性检测指标的改变,以判定其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凡能使生物测试系统发生突变的化合物,即可认为具有致突变作用。 生物测试系统 微生物 细菌、真菌、酵母菌等 昆虫 果蝇、蟾蜍等 哺乳动物细胞株 ( CHO、V79 、人类淋巴细胞等) 整体哺乳动物(小鼠,大鼠等) 植物细胞 (紫露草,蚕豆根尖) 一、致突变试验的基本问题 致突变试验的遗传学终点: DNA原始损伤 DNA碱基序列改变(基因突变) 染色体完整性改变(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组畸变(非整倍体) 遗传学终点(genetic endpoint): 指致突变试验的观察终点,因为不少致突变试验的观察终点并不反映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或染色体组畸变类型,而是反映致突变过程中发生的其他事件。如微核是检测断裂剂和部分非整倍体致突变剂。 DNA原始损伤 彗星试验 SCE(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UDS(程序外DNA修复试验) 枯草杆菌DNA修复试验 SOS显色试验 原噬菌体诱导试验 酿酒酵母有丝分裂重组试验 DNA碱基序列改变(基因突变) Ames试验 Tk基因座或hgprt座突变试验 转基因动物试验 染色体完整性改变(染色体畸变) 微核试验 染色体畸变分析 染色体组畸变(非整倍体) 染色体畸变分析 显性致死试验 微核试验 二、致突变试验的分类 根据检出的突变类型分类 根据生物测试系统分类 根据试验时间长短分类 根据试验进行的方式分类 根据发生突变的细胞分类 根据检测终点分类 三、重要的致突变试验 (一)Ames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1. 原理: 是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发生回复突变的性能来检测物质致突变性的方法。常用的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均各含有控制组氨酸合成的基因,当培养基中不含有组氨酸时它们不能生长。但在受到某些致突变物作用时,菌体内DNA 特定部位发生基因突变而回复为野生型菌,此时,培养基中不含组氨酸该菌也能够生长。 2. 常用菌株:目前推荐使用 TA100 TA102 TA1535 TA97 TA98 (测试碱基置换) (测试移码突变) (一)Ames试验 3. 化合物的测试及结果评价: 点试法:用作定性试验,适用于短期大量筛选 (一)Ames试验 3. 化合物的测试及结果评价: 平板掺入法:用作定量测定 (一)Ames试验 3. 化合物的测试及结果评价: 阳性结果判定: ①平均每皿回变菌落数为对照(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及以上 ②可重复性,用一个相应菌株重复 (阴性全套菌株重复); ③有剂量-反应关系。 试验中注意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组。 (一)Ames试验 4. 试验的优缺点: 检出率较高、重现性好、简便、快速、经济; 使用S9,具有与体内相似的代谢特点; 固体、液体、气体样品均可检测; 微生物遗传密码甚少;远不及哺乳动物; 受试物需命中限定数目的靶基因,才能显示致突变活性。 (二)染色体畸变分析 1. 原理:将受试物与检测系统(动物或细胞)接触,然后直接观察生物体的细胞染色体发生的结构或数目的改变。 可在体细胞(骨髓细胞、外周血细胞)或生殖细胞(精原细胞)进行。可为体外试验,也可为体内试验。 2. 具体方法 3. 结果分析 每个剂量组至少观察50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 细胞畸变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