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蔗糖业 2007 年第 4 期 Sugarcane and Canesugar 2007 年 8 月
浅析甘蔗制糖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产生及控制
陈海宁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16 )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制糖过程中微生物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通过采取加快物料处理、加强生产车间
的环境清洁卫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等措施,可大大减少微生物污染所产生的产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 甘蔗制糖;微生物;控制
在内的微生物指标的重视程度,在整个生产过程
0 前言 有效控制微生物数量。
由于制糖的不同加工工艺过程条件不尽相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尽管不同 同,致使微生物在不同工艺过程中呈现的消长情
的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不尽相同,但 况也不相同。充分掌握制糖过程中微生物的消长
微生物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甘蔗制糖 规律,对于指导食糖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过程中,从原料→提汁→澄清→蒸发→煮糖
→分蜜→干燥→筛分→包装→贮藏等各个环节, 1 甘蔗制糖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
物料始终以各种方式与环境接触,容易导致微生物 产生
的污染。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是影响制糖过程的
3 大类微生物[1]。由于制糖是一种特殊的工艺过 1.1 原料引入的微生物
程,大多数工序是在微生物难以大量繁殖的条件 有报道指出,可从新鲜甘蔗中分离出约 50 种
下进行,其成品中微生物含量相对于其它加工食 不同的微生物,除产生多糖的肠间膜明串珠菌之
品较低,但同时食糖也常作为其它食品的加工原 外,还有酵母类的酵母属、圆酵母属和毕赤酵母
料,所以食糖微生物指标相对于其它食品,要求 属;细菌类的假单孢菌属和土壤芽孢杆菌属;霉
较为严格。 菌类的青霉属,以及放线菌类的链霉菌属等[1]。
《食糖卫生标准》GB13104-2005 于 2005 年 某些甘蔗品种当产生明显的生长裂缝时,在收获
10 月发布实施,白砂糖和绵白糖的菌落总数指标 前明串珠菌就能进入甘蔗的贮藏组织,而无破裂
由原来的≤350 cfu/g 修订为≤100 cfu/g,赤砂 的未收砍甘蔗内部则没有受明串珠菌的感染。
糖的菌落总数指标由原来的≤1000 cfu/g 修订为 1.2 制糖过程微生物的变迁
≤500 cfu/g,并增加了霉菌和酵母菌的指标(≤ 甘蔗把大量活的微生物带至糖厂,其中大多
25 cfu/g 和≤10 cfu/g)[2],要求比原《白糖卫 数进入榨出的蔗汁,此时如果温度等条件适合,
生标准》GB13104-1991 和原《赤砂糖卫生标准》 微生物的繁殖就会随即发生。蔗汁中的微生物有
(GB14964-1994)严格了很多。食糖卫生标准中微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3 大类,其中,一些是受
生物指标的提高,一方面是与国际接轨,另一方 病虫为害或霜冻的甘蔗带来的,而另一些是伴随
面则是提高制糖企业对包括细菌、酵母菌和霉菌 甘蔗表面附着的泥土及被污染的空气混入蔗汁
本文得到梁达奉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52-
陈海宁:浅析甘蔗制糖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产生及控制
中。如啤酒酵母、毕赤氏酵母、假丝酵母等常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