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机床电器 200lNo.3 应用 .交流
A/YY接法双速 电动机找头尾 的方法
株洲铁路 电机学校 首 珩
A/YY接法双速 电动机 ,三相绕组共有 6个 出 接线图 l可以看出:任意一个出线头与它相邻的两
线头。这种 电动机低速运行是三角形接法 ,如图 1 个出线头之间的直流电阻值最小 ,与它不相邻的其
所示接线。电源从 u、V、w 接人 ,为了说明问题 ,我 它出线头之间的直流电阻值都要大得多。这样我们
们称 u、v、w 为低速组。电动机高速转动时,是双 就可以把与 W1之问直流 电阻值最小的两个出线头
星形接法 ,如图2所示 ,电源从 Ul、V1、W1接人 ,u、 定为 u和 w,在此基础上 ,按上述方法再去找与 u
v、w并接在一起 ,我们称 ul、Vl、W1为高速组 。在 和w 之问直流 电阻值最小 的出线头 ,定为 ul和
安装或维修中,如果在电动机不解体的条件下,如何 vl,剩下那个 出线的就是 V。这样在假定了W1的
来判断各出线头的编号并进行接线呢? 基础上,通过各出线头之间直流电阻值 的测量进行
V 比较就能把 A/YY接法 的双速 电动机 的 6个 出线
头,分为假设 ul、Vl、W1和 U、V、w 两组。因为开
始任意假定 的ul、Vl、W1和 u、V、w两组 ,究竟哪
个属于高速组 ,哪个属于低速组?还待进一步实验
证实。
第二步 :利用测量极对数 的方法来判别高速组
图 1 和低速组的三个出线头。分别测量 A/YY接法高、
低组个 3个出线头 中的任意两个出线头 的极对数。
在均匀缓慢地拨动电动机转子时,根据电表 (直流毫
安表或毫伏表)指针摆动次数 ,进行分析判断。这里
以4/2,A/YY接法的电动机为实例来说明。此双速
电动机在测量极对数时会有以下两种情况出现。
第一种现象:当双速 电动机剩磁表现为4极时,
用上述方法分别测量高、低速两组的各 3个出线头
图 2
中的任意两个出线头,当我们均匀缓慢地拨动电动
A/YY接法的双速 电动机三相绕组在 电机 内部 机转子旋转一周时 ,电表指针都会向正 、反方向各摆
已接成三角形 ,6个出线头是互相连通的,这种 电动 动两次 (两对极)。但是在这两组测量极对数 中,旋
机找头尾要显得复杂些。通过多次实验,在生产实 转速度相同,而它所示电表 的指示值,却是一大一
践中应用以下办法是可靠 的。 ’ 小 ,其数值相差 l倍左右。这样我们可以确定 :使 电
第一步 :测量各出线头之问的直流 电阻值进行 表指针摆动指示值大的一组为低速组 ,这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OQ”盐溶复合处理新工艺应用于电工纯铁电磁器件的表面抗蚀处理.pdf
- “机寿,电寿,通断试验综合控制系统”的研制.pdf
- “巧用”欧陆590+调速装置解决BQ2031A八米刨床低速切削不稳的改造难题.pdf
- “人民”喜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pdf
- “人民电器售后服务万里行”活动拉开序幕.pdf
- “入世”启迪与企业标准化.pdf
- “稳压室组件”定位焊机的PC控制.pdf
- “西门子”机床控制变压器制造工艺的更新和仿制生产中的消化吸收.pdf
- “正泰科技奖”推动行业创新.pdf
- 3KE4系列隔离开关性能剖析.pdf
- 森林群落发育及演替.ppt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中考一模数学卷(含解析).pdf
- 高中历史选择题考试技术(四)考试技巧之逻辑判断 用“全面”的观点 高考历史做题方法指导.pptx
-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pptx
- 2025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 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docx
- 2025届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苏科版).pptx
- 2025届江苏省中考数学一模试卷(附解析).docx
- 2025年江苏省常熟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