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参考资料3.docVIP

《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参考资料3.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参考资料3 责任教师:吴旭华 从垃圾邮件看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上) 高雁??内容摘要:本文从网络垃圾邮件的泛滥入手,分析网络隐私权与隐私权的不同概念和内容,试图对垃圾邮件的隐私权保护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关键词:垃圾邮件;隐私权;网络隐私权;保护 ??互联网垃圾邮件问题已经成为眼下非常棘手的问题,不久前中国互联网协会、263网络集团和新浪网也共同发起组成了“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将矛头直指垃圾邮件的泛滥问题。中国频道、万网、新网更是联名发出倡议书。但是目前除了使用技术上的删除、屏蔽和封IP等手段外,并没有更加有效的针对性措施。“Spam”这个1994年才与垃圾邮件挂上的名字,成为了21世纪初互联网面临的棘手问题。 垃圾邮件的始作俑者,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利用Internet这个开放的传输网络,对他人电子邮箱进行狂轰乱炸,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一是导致网络传输拥挤,造成正常电子邮件通信的困难;二是由于垃圾邮件过多,给邮箱的所有者带来很多的麻烦,浪费大量时间在删除这些邮件上面。跨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垃圾邮件泛滥正影响着人们的私生活安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愉快。因此,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已经走出台面,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我国对传统意义的隐私权保护就比较薄弱,对于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网络隐私权问题更缺乏深入研究。认识到这一现实,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和健全我国隐私权保护制度,包括互联网环境的隐私权保护制度既是迫切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隐私权概念的引出 ??说起隐私,话就长了。人在脱离动物界的时候,从羞耻心理出发,开始以树叶或兽皮遮挡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就有了隐私观念。不过,那时对隐私的认识还是淳朴的观念,直至189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路易斯D?布兰迪斯和塞谬尔D?沃伦在当年第四期《哈佛法学评论》(Havard Law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的论文后,隐私权才作为一个法律的概念开始运用并逐渐得到各国的立法认可。 但是,尽管隐私权问世已经有100多年,迄今为止,各国对隐私权的研究仍未形成一套为公众普遍认可的理论,概括起来主要分成两种情况:第一,承认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诉因诉至法院,例如美国。 第二,不承认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认为它附属于其他权利,必须附着于其他诉讼才能使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得以追究,例如英国。 然而,尽管保护的方式和力度有一些不同,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无论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在理论上对隐私权的研究和立法、司法上对隐私权的保护均呈现出加强的趋势。尤其是在当今电子、通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公民私人生活面临的威胁与侵害变得愈加严重,使得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显得更为迫切,隐私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说,加强隐私权的立法及司法保护,已成为大多数文明国家的共识。 ??就我国而言,“隐私”一词最早见于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而在立法上,则最早出现于1982年公布的《民事诉讼法》(试行)。一般认为,所谓隐私是指不愿告人或不为人知的事情。按照我国学者的观点,对隐私权的理解并不一致, 但基本上都承认隐私权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一)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当然也有学者对此持有异议,认为隐私权的主体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也包括法人。 但笔者认为,隐私权是基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处理而产生的保有人的内心世界的安宁,使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摆脱他人的干扰,从而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地,它的产生及存在的依据,均是基于人的精神活动而发生的各种利益需求,而法人无精神活动可言,无法成为隐私权的主体。法人对其经营活动的信息或秘密属于商业秘密,体现的是一种无形资产和经济利益,而非人格利益。 ??(二)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隐秘性。隐私是以事实不被公开为内容的权利,因被公开而受侵害,所以其秘密性自不待言。同时,其内容具有客观真实性,均为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与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彻底分开了。所以,在侵害隐私权的案件中,加害人并不能以其所公开的事情是真实的而主张免责。 ??(三)隐私权是利用权、支配权。隐私权人可以利用自己的隐私,满足自己精神利益的需要。比如:只要不违反法律,隐私权人可以利用自己的隐私进行创作,谋取精神上的愉悦和经济上的利益。同时,隐私权人可以支配自己的隐私,例如:公开自己的隐私,准许他人知悉自己私生活的秘密,准许他人利用自己的隐私进行创作等等。 ??(四)隐私权的保护要受公共利益的限制。隐私权本质上是保护纯属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事情,这就意味着任何人对自己隐私权的利用和支配,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不得损害第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