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课件:文言断句.ppt
附【译文】 天道,就像是拉开弓弦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要抬高一些。用力大了就要加以减损,用力不够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而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而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会自恃,有功劳却不居功自傲。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王戎死孝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仲 雄 曰 和 峤 虽 备 礼 神 气 不 损 王 戎 虽 不 备 礼 而 哀 毁 骨 立 臣 以 和 峤 生 孝 王 戎 死 孝 陛 下 不 应 忧 峤 而 应 忧 戎 答案: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8处停顿,每错2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附【译文】 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对刘仲雄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①殷将佐②十许人咨议罗企生③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吾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④,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注】①收:逮捕。②将佐:将领和僚属。③罗企生:字宗伯,时任殷仲堪幕府咨议参军。④出市:到刑场。出:到达某地。市:东市,晋时刑场。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桓 南 郡 既 破 殷 荆 州 收 殷 将 佐 十 许 人 咨 议 罗 企 生 亦 在 焉 桓 素 待 企 生 厚 将 有 所 戮 先 遣 人 语 云 若 谢 我 当 释 罪 企 生 答 曰 吾 为 殷 荆 州 吏 今 荆 州 奔 亡 存 亡 未 判 我 何 颜 谢 桓 公 答案: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吾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12处停顿,每错2处扣1分,扣完6分为止。) 附【译文】 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和僚属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玄道歉,就会免去死罪。”罗企生回答道:“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赦免了他的弟弟。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羊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5.(2013·武汉三模)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定公)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选自《论语·子路》) 【解析】先把文意大致梳理一下,确定所选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旨;然后,寻找标志性的词语,同时要借助句中名词、动词等句法结构和表达上相对完整的句子进行断句,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断句;最后,把断好的文段回归原文,加以验证。 答案: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每处0.5分) 附【译文】 (定公)说:“一句话可以使国家丧失掉,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说话不可以这样简单机械,但有与之相近的话。有人说:‘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人敢违抗我。’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人敢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的话不对却没人敢反抗,不近于一句话可以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