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生命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 筑 生 命 学 林耀文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200063 摘要:建筑是有生命的!而且这个生命还在进化中:建筑正在从传统的生 命附体进化为真正拥有生命的生物体! 关键词: 建筑 生命 文化 未来 Abstract: Architecture is a living! And this life continues to evolve: architecture is from the traditional life of evolution for own life organism! Key words: construction; life; culture; the future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中图图分分类类号号::TTUU--88 文文献献标标识识码码:: AA 文文章章编编号号:: 传统的建筑,她是生命的载体,是生命的延续。每一栋建筑物,时刻在以其 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人类生命的音符。 北京的故宫,除了向世人表达其皇家的威严外,同时也在向人们一遍一遍的 叙述其曾经承载的皇家故事。天坛,时刻表达着人间对天、地的敬畏与向往。长 城,让人想起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而埃菲尔铁塔,记述了 1889年世界博览 会和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后人在仰慕这个“铁娘子”的同时,也为 设计师的智慧所折服。朗香教堂的视觉震撼效果让无数基督徒膜拜,也把 勒.柯布西耶永远烙在建筑史书上。……一栋一栋的建筑物,她是人间悲欢离合 的见证者,也是人们生命的延续,她代表了一段历史,她记忆了生命的历程,她 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与建筑文化导向,她还标示了建筑师的智慧。建筑,以无 言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 时至当代,建筑设计已经走到了一个混沌的时代,没有文化创新、没有理念 突破,前方的路很迷惘。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设计市场纷繁杂乱,各个设计单位 都把追求经济效益当做是独一无二的选择。市场经济让设计行业从原来的设计研 究院这种带有科研性质的机构转变成设计公司形式的商业单位。很多设计单位纯 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从不考虑如何提高设计品质,从不进行设计创新,更有甚 者近乎疯狂的使用“套图模式”。当然,这里说的“套图模式”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一个单项工程中几个相同的单体套用同一套图纸,而是说那种为了尽量压缩工 作量,把一些以前做过的项目或从别处拷贝回来的资料,稍加整理和修改即作为 新工程的设计作品发图,目的只有一个:以最少的工作量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建筑物被进入“克隆时代”,这样的建筑物的生命特征主要表现为:同一栋建筑 经常能在不同城市里看见,姑且称之为“撞房”;城市里正在不断创造一群没有 灵魂的躯壳。我们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建筑文化危机,建筑界一切的主导均功利 化,没有文化信仰,没有理念追求,只有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快餐文化。建筑 文化进入了真空期,而这恰恰是“黎明前的黑暗” ,也可以说是“置之死地而 后生”,可以预见一场历史性的建筑文化革命即将来临。 而这个新的建筑文化,就是赋建筑予生命,让其成为“生命建筑”。 “生命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不应该仅仅是一幢幢由无数钢筋和水泥堆砌起 来的框架结构,建筑也不能是单纯的记忆存储工具。未来的建筑,自己本身应具 有生命,能以生物界的方式感知建筑内部的状态和外部的环境,并及时做出判断 和反应,一旦灾害发生,能够进行自我修复和保护,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生命建筑”的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将不再是没有 灵魂的躯壳。下面我们就简要的来分析一下“生命建筑”,初步勾勒一下未来的 生命建筑的蓝图。 一、生命建筑的产生基础: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由建筑的空间形象、建筑的使 用功能和实现建筑空间的物质技术条件所构成的,即所谓的建筑三要素。建筑空 间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不管是原始人类为了遮风避雨、抗拒 野兽,还是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休闲、娱乐、学习等等,都是人类为自 己创造的功能空间。建筑的空间在本质上应该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表达。中国传 统的园林、庭院、天井正是对这种表达的体现。好的建筑应该能与自然对话:“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文档评论(0)

gac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