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7课 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苏教版必修2.docVIP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7课 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苏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方案】高一语文 第二专题 第7课 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苏教版必修2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罩(zhào) 倒坍(tā)  投掷(zhì) 蹒跚(shān) B.蛰伏(zhí) 胡诌(zhōu) 唾弃(tuò) 炮制(páo) C.跛脚(bǒ) 粟粒(sù) 渎职(dú) 引擎(qínɡ) D.颠簸(bǒ) 窒息(zhì) 吞噬(shì) 忖度(cui) 解析:A项“坍”应读tān,B项“蛰”应读zhé,D项“忖”应读cǔn。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侦探  粗暴  揪住  食不裹腹 B.懈怠 徘徊 执著 欢呼鹊跃 C.蜕变 无辜 肆虐 唉声叹气 D.惬意 匮乏 国藉 根深缔固 解析:A项“裹”应为“果”。B项“鹊”应为“雀”。D项“藉”应为“籍”,“缔”应为“蒂”。 答案:C 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任何一门艺术都不可能长久不衰,高潮过去之后就________陷入发展的低谷,皮影戏也不例外。 (2)公安部门将继续行动,进一步打假扫黑,为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________毒瘤。 (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城市的影响________消退,缺工成为沿海加工制造类企业最头疼的事情。 A.未免 根除 逐步   B.不免 铲除 逐步 C.不免 铲除 逐渐 D.未免 根除 逐渐 解析:“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未免”指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据语境(1)应填“不免”。“铲除”的意思是连根除去,消灭干净;“铲除”的对象除抽象事物如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如草、土、石等。“根除”的意思是彻底铲除,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据语境(2)应填“铲除”。“逐步”表示有步骤地变化,突出阶段性;“逐渐”表示缓慢地演进,一般无明显的阶段性。据语境(3)应填“逐渐”。 答案:C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提升这位我等待已久的朋友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使我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随手记下一些事实。 B.安妮的父亲奥托是八个罹难者中的惟一幸存者,1947年,他将女儿的日记整理出版。 C.里面的人没东西吃,更没水喝,因为一天只供水一小时,而且好几千人只用一间厕所和一个水槽。 D.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苦心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摧毁、砍倒,然后又从头来过!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使”。B项,不合逻辑,“罹难”指遭灾遇险而死;被害。这与后面“惟一幸存者”相矛盾。D项语序不当,“摧毁”与“砍倒”的顺序调换一下。 答案:C 5.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话,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有人说战争没什么好写,因为战争是丑的,是破坏的。假如社会上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文艺作品的材料,不知为何单单把战争排除在外;假如文艺含有奖善惩恶的目的,那么,________,为什么不可以写呢? A.写战争就是写善与恶的交锋 B.战争正是善与恶的交锋 C.战争正是善与恶交锋的材料 D.写战争用的就是善与恶交锋的材料 解析:本题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原则判定选项。本句陈述对象是“战争”,A、D两项换成了“写战争”,C项“战争是材料”不通,只有B项和题干的陈述对象保持一致。 答案:B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两个同龄少女的日记 古德隆·希姆莱(Gudrum Himmler),1929年8月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纳粹党魁海因里希·希姆莱之女。古德隆日记始于1941年夏,记有家人对她的期待、周围发生的事及她从大人谈话中的所闻,还记录下她蜷缩于自身小世界的孤独和对形势急转直下的无奈。日记由其母连同希姆莱的重要文件一并保存,后落入盟军手中,被公布于众。 安妮日记 1943年10月29日 “……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放我出去,到有新鲜空气和笑声的地方去!’我心中有个声音哭喊着。” 古德隆日记 1943年11月1日 “林登菲希特(Lindenfycht)(希姆莱发迹后迁入与其身份相当的庄园)以后准归我所有,囚徒们已在周围安上了篱笆。” 安妮日记 1943年6月15日 “收音机是我与世界的唯一联系,真的!周围的气氛很糟,但有这来自太空的神奇之声相助,给我鼓气:振作起来,形势定会好转!” 古德隆日记 1943年11月1日 “战况难以言状,形势急转直下。在东线,不久前我们还在斯大林格勒,现已退至基辅一带……还有那可怕的毁灭性轰炸。遗憾的是不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ai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