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专题四-知其不可而为之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docVIP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专题四-知其不可而为之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 孔子沐浴而朝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解析 A项沐浴:现指洗澡,古代“沐”指洗头,“浴”指洗澡,本文指斋戒。B项滔滔:现指水大的C项丈人:现指妻子的父亲,文指年长的男子。项五谷:都指五种农作物,具体种类说法有所不同。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过:拜访 往者不可谏 谏:匡正,挽回 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易:改变,改革 植其杖而芸 植:立 解析 过:经过。 答案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4分) 止子路宿 B.欲洁其身 见其二子焉 D.子路从而后 解析 D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对(  )(4分)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②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③不得与之言 ④丘不与易也 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①连词,因为;②介词,与、跟;③介词,跟、同;④动词,参与。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相同的一项是(  )(4分)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果哉!末之难矣 子路行,以告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解析 C项是省略句,A、B、D三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C 名句填空。(2分) (1)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2)____________,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答案 (1)往者不可谏 (2)鸟兽不可与同群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B. C. D. 解析 A项则:连词,表已然,已经/连词,表承接,那么。B项以:介词,表工具,用/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C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项焉:都是句末语气词,不译。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4分) A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B.止子路宿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D.见其二子焉 解析 C项“仕”:做官,名词用作动词。A、B、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答案 C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荷丈人看重 B.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文中的荷蓧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于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从事农业,表示不满,可是对孔子这位思想家是敬佩、赞赏的。 孔子虽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弟子周游列国。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是人臣应尽的职责。 解析 C项中“可是对……赞赏的”错。 答案 C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 (2)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么能废弃呢?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 (《晏子春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ai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