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专题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苏教版必修2.doc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二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德]海因里希·伯尔
教学目标:1、读懂小说,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拿出来,和同学、老师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试图理解小说作者的叙事意图——他讲了个什么故事。2、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给人心灵和肉体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同时引发对战争的思考,激发珍爱和平、热爱祖国、励志图强的情感。教学重点: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战争的本质根源。教学难点: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给人心灵和肉体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基础过关
(一)正音
窗帷(wéi) 粗犷(guǎng) 胡子茬(chá) 腓特烈(féi) 憎恶(zēnɡ)
甲胄(zhòu) 搪瓷(tánɡ)
(二)作者介绍
海因利希?伯尔
1、1917年出生于德国科隆一个雕刻家家庭。
2、二战爆发,征兵入伍,历时6年,后被俘入战俘营。
3、1972年,伯尔由于“凭借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被称为“德国的良心”,1985年去世,联邦总统亲自抬棺为他送行。
5、他把德国人的灵魂从俾斯麦和希特勒的阴影里解救出来。
研习文本
1、我们先按照传统小说的阅读方式,来梳理一下小说的大致情节。
复述小结
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我”是一名德国士兵,受了战伤,但“我”始终想知道“我到底受的什么伤?”到最终伤口的包扎被解开,我才终于意识到: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我”又是一名中学生,“我”对“我”所在的位置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内心斗争和确认,最终由“我”所写的铭文得以确认:这里是“我”三个月前学美术绘画的母校。
2、谈谈你读了这篇小说后的第一感觉:
难?易?小说很高明?哪些地方看不明白?…… (学生自由发言)
在阅读过程中,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和同学、老师交流,看看在相互的帮助和启发下,我们是不是能够理解小说作者的叙事意图。3、问题探究
(1)“我”为什么觉得炮声优雅?这种欣赏口味说明了什么?
明确:暗讽人们从小所受的战争教育。
看到小型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时候,“我”有什么想法?
明确:“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纪念碑上,校史上也将有我的名字。可是纪念碑又哪都能领到,按一个格式成批生产,崇高的意思被这种机械复制消解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而阵亡,是因为战争本身荒诞无稽,毫无意义,而按批量生产的、随便从哪个中心都可以领到的阵亡将士纪念碑并不能使死者不被忘却,相反,它们的存在仅仅证实着生命的毫无价值,牺牲的毫无价值。
(3)为什么反复出现画上的人的名字?画上都是些什么人?小说里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环境?
明确:(补充:美狄亚:希腊戏剧中的复仇女神形象,为了爱情杀死了自己的弟弟,背叛了自己的父亲和祖国,后来又为报复丈夫的不忠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女;老弗里茨:使普鲁士变为专制主义军事大国的人。尼采:他的超人哲学,权利意志论,通常被认为是法西斯思想的温床。)
充满了对战争的渲染和鼓动,是尚武的、暴力的、仇视的、血腥的。用那么多笔墨写环境说明了环境造就这样的人、这样的时代。这些画、纪念碑对“我”以及所有在学校里的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在众多的证据下,“我”为什么对自己的母校不敢确认?
明确:①从生理上看:他的伤势太重,有可能是神志不清而产生的幻觉,不能确认。
②从心理上看:他不敢面对过去,不敢面对或正视他所曾经拥有的健全。
(提示:关于学校的改变,建议大家关注一个细节,第46节,这个还留有痕迹的十字架的印子使“我”在短短的一秒之间突然回忆起来的,也是确认这是我的母校的一个部分。 他们是谁?为什么拿走了十字架,对印痕是“盛怒之下”重新刷了一遍,又“咒骂”了一顿,直至无计可施才罢休? )
背景资料:二次大战期间,身为“纳粹党全部文化哲学教导事务领袖私人代表”的罗森贝格为“德国总教会”拟定了“三十点纲领”纲领规定德国境内的全部教会都是“民族性教会”,必须根绝“各种异己的外来的基督教信仰”,停止出版和传播《圣经》,从供坛上清除一切耶稣受难像、圣经和圣徒像,各教堂必须撤除基督十字架,代之以纳粹卍符号。
究竟是不是回到了母校,最熟悉的母校竟然需要自己不断的寻找证据来证明,而最终确认的证据却是—— 纳粹要彻底根除的十字架印,和每个人都必须要写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故意写成的半句誓言。讽刺效果。
(5)“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这个典故你知道吗?作者在这里引用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句话原指古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事迹,美术老师这样教育学生是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英语《MODULE2-A-Job Worth Doing》单元练测题(三) 新人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英语《MODULE3-My-First Ride on a Train》Section A 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英语《MODULE3-My-First Ride on a Train》Section B 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英语《MODULE6-Animals-in Danger》单元练测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英语《MODULE6-Animals-in Danger》单元练测卷(三) 新人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英语《MODULE6-Animals-in Danger》单元练测卷(二) 新人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英语《Unit-1-Cultural relics 》语法探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高中英语《Unit-1-Cultural relics》全员探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高中英语《Unit-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全员探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英语《Unit-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语法探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第8课 辛德勒名单(节选)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第9课 蜀道难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2.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
- 高中语文-专题四-专题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6课 不自由,宁毋死 奥林匹克精神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7课 作为偶像 白发的期盼(节选)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8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