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察今(节选)-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2 .docVIP

高中语文-察今(节选)-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2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察今(节选)-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2 .doc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察今(节选) 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2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脟( ) 镬( ) 一鼎之调( ) 澭( ) 溺( ) 都( ) 舍( ) 2、文学常识填空。 《吕氏春秋》亦称 ,是战国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作。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2)故择先王之成法 (3)故审堂下之阴 (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5)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6)军惊而坏都舍 (7)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4、下列加点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法其所以为法 B、向其先表之时 C、此其所以败也 D、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5、下列句中的“以”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③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⑤以今知古 ⑥以益所见 ⑦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⑧洎牧以谗诛 A、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B、①⑧/②④⑥/③⑦/⑤ C、①④③/⑦⑧/②⑤⑥ D、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A、察今(明察) 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B、循表夜涉(渡水) 远涉江湖(进入,到) C、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徐而察之(观察) D、人非生而知之者(知识) 孰为汝多知乎(知道) 【迁移与拓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7、下列句子中,不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A、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 B、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C、向共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 D、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A、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B、循表而夜涉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轻伯夷之义 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帮择先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B、因击沛公于坐 C、尝一脟肉 D、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10、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曰“此先王之法也” A、今水已变而益多 B、军惊而坏都舍 C、而己亦人也 D、法虽今而至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今》是《吕氏春秋》中的一篇重要著作,“察今”就是明察当今的形势,据此制定法令制度。 B、节选的这一部分,阐明的观点是:法令制度应因时而变。 C、为了论证“察今”这个论题,作者以寓言设喻,运用正反两方面论证的方法,证明了论点。 D、先王之法是不可用的,因此,我们要彻底否定过去制定的一切法律、法规。 【欣赏与探究】 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密语高祖曰:“上①性沈忌,内恶诸李,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帝感其言。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帝入京师,释囚,引入卧内,擢秘书监。 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端请假节招谕,乃拜大将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