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察今(节选)-基础训练 苏教版必修2 .doc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察今(节选) 基础训练 苏教版必修2
一、基础知识
1、《吕氏春秋》由战国末秦相 集合门客而编成。汇合了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而以思想为主,所以各篇思想很不统一。
2、“察今”的意思是:
二、语段精读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镬之味、—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要于时也
(2)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3)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4)军惊而坏都舍
5、翻译下列句子
(1)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2)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3)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三、拓展延伸
察 传
夫闻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獾①,獾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②,智伯闻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 “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 “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女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 “晋师已女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吕氏春秋·察传》)
[注释]①獾:大猴。 ②嚭:读(pǐ)。③夔(kuí):虞舜时的乐官、
6.选出与“闻言不可以不察”中的“察”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B.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言则可以知古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D.都察孝廉,州举茂才
7.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 ( )
A 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
B 闻言不可以不察
闻而审,则为福矣
C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D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
非缘情体物,雕虫小技而已
8.“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中的“此”指代 ( )
A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B.狗似猩,猩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C.听到了传言加以考察
D.听信传言而不加考察
9.翻译下列句子
(1)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2)然则何以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专题一自编练习-苏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专题三-专题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专题三-第10课 登高 锦瑟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专题三-第11课 琵琶行 并序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专题三-第12课 虞美人 蝶恋花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专题三-第13课 雨霖铃 声声慢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专题三-第14课 滕王阁序 并诗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专题检测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劝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苏教版必修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