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VIP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梳理 探究《奇妙的对联》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尝试对对子。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习过程】一 问题情境设计: 从有关高考对联谈起: ⑴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格出文科试题,其中有一题是对对子,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学生所对五花八门,有人对“猪八戒”。但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1胡适之2祖冲之3韩退之4王引之。考生周祖谟对“胡适之”,得了该题满分。为什么?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 ⑵2009年全国高考安徽语文卷第二卷的第19小题: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锦绣 似凝香 万金山 新春对联 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下联:黄牛耕地万金山 教师办公室 上联:桃李满园春锦绣 下联:芝兰绕阶似凝香 【知识链接】二、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⑴什么是对联?对联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文学形式,雅一点成为楹联,俗一点叫做对子。 它是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 ⑵对联起源于何时?发展盛行于何时?一般都认为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之桃符题词。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十字。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余庆,人名。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如果从对仗来追溯它的渊源,那就更远了。它最早的原形,则是以“对语形式出现的。”秦汉瓦当中刻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对语是很多的。我们还可以从古代诗赋中看到对它的影响。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诗人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对仗工整,脍炙人口。因此,我们认为对联产生于唐以后,是符合文学的发展规律的。对联是从诗歌特别是唐代格律诗(以及汉魏的骈体赋,如江淹的别赋“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中发展演变出来的,即将诗、赋中的对偶句独立成为上、下两联完全对仗的文学形式。后来到每年春节前夕时候,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下旧桃符。宋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即是此事。 ⑶对联的真正鼎盛时期,则是在明清两代,这与皇帝卖弄风雅有关。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赐予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一幅御书春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②康熙玄烨南巡来到镇江金山时,便摘唐朝许浑的诗句题在七峰阁上:“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在皇帝们的倡导下,对联也自然受到文人们的重视,自明代中叶后便普遍盛行起来。 三、对联有关常识。 ⑴数字相等。即上下两句要求字数相等,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上联是七字的“二二三”结构,下联也应是“二二三”结构;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也应相同。 ⑵结构相应,对仗工整。简要说来,就是上下句语法结构对应一致,词性也应相对,以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⑶平仄相对,声律和谐。就是上下句对应之处平仄要相反,同句中平仄要交替。汉语读音有“平、上、去、入”四声,除了“平”声字、部分上声字,“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字,一幅对联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的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 ⑷内容相关,语言连贯。上下句的意思彼此要关联,使一幅对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牛头不对马嘴,语意相差太大。弄清楚对联的基本特点,有助于了解对联的写作方法。 ⑸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二、下面欣赏几副对联。朗读几遍。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 。下联有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