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VIP

高中语文-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重点) 2、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 3、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使用说明】 基础案的相关背景知识请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并在课上交流, 阅读课文后完成自学检测。升华案小组合作完成知识点拨与问题探讨,重在细部揣摩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概述导入 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 毛骨悚然( ) 和煦( ) 废墟( ) 不寒而栗( ) 踉跄( ) 祈祷( ) 呆滞( ) 整体感知(8分钟) 快速浏览课文感受新闻内容,思考: 1、参观者参观游览了哪些地方? 参观毒气室和焚尸室——死囚牢——女牢房——试验室——纪念长廊——绞刑室 2、是作者亲自参观这些地方吗?如果不是,记者的眼光又是落在什么上面的? 众多的参观者(游客)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从而产生感受、反应;记者(罗森塔尔)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 细部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为什么作者罗森塔尔或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分析: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这种手法叫做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一倍增其哀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的原因。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 2、“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这一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不是重复了,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分析:从结构上看,文章最后一段再次照应首段,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从内容上看,最后一段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之上再次描写的,这就深化了沉重、悲哀的感情。 以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描写“雏菊花在怒放”这个小细节,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分析: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教师结细节描写是耐人寻味的。文章没有阴森恐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只是重现了新闻的事实真相,但透过细节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 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报道,请在原文中找出来,为什么?是不是矛盾? 第六自然段:“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但作者还是写了不是新闻的新闻,为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第六自然段:“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 此时的他已被深深地震撼,感到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否则的话,就对不起逝去的那些人,并以此祭奠亡灵,揭露罪恶,反省人性。 3、这篇新闻与一般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一般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 最新发生的事件 时效性不强 报道内容 客观事件 个人感受 情感倾向 客观 个人情感浓厚 这就是题目为什么叫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原因,但是它还是一篇新闻,只不过是一篇不同于一般新闻的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现在我们以它的颁奖词来结束今天课文的学习: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