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当代称谓词的时代变迁及其成因考察.pdf
2005年4月 学 术 交 流 Apr.,2005
Academic SerialNo.133No.4
总第133期第4期 Exchange
现当代称谓词的时代变迁及其成因考察
戴 云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称谓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反映在汉语称谓
形式上,即表现为汉语的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的命名和分类繁多、庞杂而又等级森严、体系分
明。然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新中国的成立,时代、社会的变迁,亲属、社交称谓也发生了
重大变化。从称谓词的社会文化内涵入手,以中国现当代家庭、社会的时代变迁为背景,择取
较具代表性的亲属、社交称谓淡化、消失、转移、扩大、泛化的实例,对现当代一些称谓词及其
变化成因进行分析,对探讨社会变革与称谓词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及称谓的发展有重要意
义。
[关键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泛化与消失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宗法家庭为背景、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在对
人的本质的界定上也往往需要以群体与人伦作为参照,非常注重宗法人伦关系和道德伦理规范,强调
“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在民族
心理上形成了两个深深的烙印:一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二是对等级差异的过分强调。反映在汉语
称谓形式上,即是汉语的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的命名和分类繁多、庞杂,而又等级森严、体系分明。
然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时代、社会的变迁,亲属、社交称谓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
立以后,随着新的家庭结构形式的出现与新的社会观念的形成,许多亲属、社交称谓实际上已经缩小使
用范围乃至消失,有的亲属、社交称谓则又产生一系列的转移、扩大或泛化等倾向。
这里仅以中国现当代家庭、社会的时代变迁为背景,择取较具代表性的亲属、社交称谓淡化、消失、
转移、扩大、泛化的实例,考察其变迁的时代特征与原因。
一、某些亲属称谓的消失与淡化
首先,消失或淡化的是“堂伯、堂叔……堂兄、堂弟”等称谓。“堂”是同祖父或更远的父系亲属的相
关称谓,由于同属父系亲属,所以都是同姓。现在,由于大部分家庭摆脱了森严、繁琐的宗族关系的束
缚,这类亲属大部分已用嫡亲称谓称呼。“堂伯”即称“伯父”或“大爷”,“堂兄”即按排行呼为“~哥”(前
加序数词),这样显得更为亲密。而“哥哥”则仍保留为对自己嫡亲的称呼。
其次,消失或淡化的是“表大爷、表大娘、表叔……表哥、表弟、表姐”等表示表亲的称谓。表亲是指
父亲的姐妹及母亲的兄弟姐妹的亲属关系,包括姑表和姨表,范围很广,由于与上类同样的理由,现在也
以表嫡亲的称谓称呼,如“姑妈”、“舅舅”、“姨妈”、“~姐”(前加序数词)等。汉族在很长时期都实行“同
[收稿日期]2004—1l一20
[作者简介]戴云(1964一),女,黑龙江虎林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汉语言文字
学研究。
·137·
万方数据
姓不婚”的制度,而“表哥”、“表姐”……有表亲关系的同辈则有择婚的优先权,因此这类称谓作为面称比
表大爷,表叔等消失得晚。
与此同时,由于五世同堂的宗族家庭的锐减,晚婚晚育后,四代同堂亦很少见,孙子、孙女、曾孙、玄
孙及其下辈的配偶的相应亲属称谓消失得也很快。作为面称,“儿媳”的称谓实际上也已消失,过去面
称的“大媳妇儿”、“二媳妇儿”等现在也多用直呼其名来代替。
二、夫妻称谓中的婉言与直称
在亲属称谓中,夫妻称谓当属最为亲密、也最为常用。汉族是重视夫妻关系的,因而把它们列入封
建道德的最高规范“三纲五常”之中。但在日常生活、社交过程中,人们又往往不愿把夫妻关系直白地公
之于众,由此形成了夫妻称谓的大难题,特别是夫妻间的互称更是困难重重。“夫啊”、“妻啊”这类称呼
用于面称,实际只见于戏曲,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的却是“婉言称谓”。
借用一般称谓词称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本田裂行维修手册全一本_本田SDH125T-31摩托车维修手册.pdf VIP
- 新22G04 钢筋混凝土过梁.docx VIP
- 【培训PPT】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应用.pptx
- 附录一、卫生部颁《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草案).pdf VIP
- (完整版)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doc VIP
- 2025年部编人教版(统编版新教材)八年级初二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 植物基因技术(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所有课件).ppt VIP
- 电子商务基础(第2版)全套PPT课件.pptx
- 《感染性休克》ppt课件.pptx VIP
- 2019版南方区域AGC发电单元调频指标计算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