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的功能与过程_一种中国人的饮食文化.pdfVIP

饭局的功能与过程_一种中国人的饮食文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方论坛 2007年第4期 饭 局 的 功 能 与 过 程 ——一种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张 梅 (南京大学 社会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本文从饮食人类学的视域切入今日中国最普遍的饮食现象——“饭局”,并以功能和过程为视点对“饭局” 进行探究。分析表明:中国式“饭局”虽因参加者之间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但由于中国人文化中的“差 序格局”因素,导致饭局参加者总有强化彼此间情感关系的意图,而对“饭局”前、中、后的过程分析也显示:合食式 “饭局”其特有的多种互动因素已成为增强参加者情感成分的最佳媒介,它拉近距离,润滑关系,最终使得“饭局”成 为中国人最常用的交往方式。 关键词:饭局;功能;过程;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7)04-0119-05 作为人类学的分支之一,饮食人类学通过研 主义和功能主义可为我们的探究带来有力的学术 究人类的饮食现象来窥探其背后深藏的文化意 启发。 义。本文拟研究的对象是中国人生活中常见的 一、从结构-功能主义看饭局的功能:展示社 饮食现象——“饭局”,因为在民以食为天的中 会秩序 国,饮食从来就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而“饭局” 受斯宾塞和涂尔干影响颇深的布朗关注社会 则是今日人们最普遍的一种交往方式。根据《零 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在时间的推移中维持自身,在 点中国居民沟通指数 2005 年度报告》表明,有 他看来,“所谓‘功能’,指的是某个制度对社会整 46.44%的被调查者选择聚餐作为自己的社交方 体中的延持起作用,犹如动物体的器官对动物体 [1](P115) 式,而排名仅随其后的体育活动和卡拉 ok 却只 整体的作用一样” ,从这一角度出发,最早 有 13.00% 和 12.12% 的被问者选择① 。这份涉及 起源于祭祀的饭局可以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仪式 3785 名自 15 至 65 岁、分别来自城市、小城镇或 而存在,它展示社会秩序,体现社会关系。在相同 周围农村地区当地常住居民的研究报告,从一个 的时空中,多人围坐一桌共同进餐,面对面进行沟 宏观的层面展现了“饭局”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渗 通、交流,体现出气氛融洽、以和为贵的中国文化, 透性。 但宴席座次、侍应顺序等差别又透露出“和”中之 如何以人类学的视角,浸入“饭局”文化之中、 “异”——饭局参加者的不同社会身份来,以一种 进行内部的窥探呢?在此,英国现代社会人类学 潜隐的方式展现出既有的社会关系。 大师布朗与马林诺夫斯基分别创立的结构-功能 如果将饭局依据参加者的身分划为公务饭局 收稿日期:2007-06-02 作者简介:张梅(1977-), 女,安徽芜湖人。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 ①参见《零点中国居民沟通指数2005年度报告》中的图表《中国居民社交参与情况》,该数据来源于多项选择题。转引自秦颖、 沈旻,《中国人的沟通模式:在小圈子里转圈圈》,见/showart.asp?art_id=514cat_id=6,查询日期2007 年3月2日。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