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村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事村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doc

故事村: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以W故事村为个案( 周 春 “故事村”并不是一个久已有之的概念,它是在“三套集成”工作中出现并逐步形成的。在大规模的普查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即某些村庄中会讲故事的人比较多、故事的蕴藏量比较大,于是,学者们把这样的村庄称作“故事村”,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北的耿村和湖北的伍家沟村。学者们认为,故事村是一种“文化现象”①,但是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故事村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化的范畴,它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现象,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本文试图以W故事村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所得的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缘起 W村位于道教名山武当山的北麓,隶属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本是鄂西北深山中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在“三套集成”工作中,W村以它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继耿村之后又一个著名的民间故事村。笔者于2003年7月、2004年4月先后两次赴W村进行田野调查。在此之前,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初步获知了该村故事讲述活动的情况:作为一个著名的故事村,W村的故事讲述活动十分活跃,除了村民们自发的故事讲述以外,村里还经常组织各种故事比赛。这些情况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正是带着这样先入为主的认识,笔者来到了向往已久的W村。 然而,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看到的W故事村全然是另一番景况——这里和周围许多村庄一样,宁静而安详,村民们各自忙碌着,几乎没什么人讲故事了。笔者想在村里找几个人讲故事,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几个公认的“故事家”和少数健谈的村民之外,大多数村民总是不能满足我的请求,因为他们“不会拍②”;在村里的小学校调查时,几个顽童自告奋勇地上来给我拍故事,但是在拍了几则简单的童话之后,他们很快就江郎才尽了,其中一个居然背起了课本上“神笔马良”的故事……更令笔者震惊的是,村口牌坊上由钟敬文先生题写的“W民间故事村”几个大字,已经被风雨吹打得依稀难辨了;建于W故事村鼎盛时期、一度成为故事村象征的故事堂更是因为无人打理呈现出一派破败之像……这一切不禁让笔者感到困惑:这就是享有盛名的故事村吗?于是,笔者不得不对W故事村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试图解开心中的疑惑。 二、W故事村的发展历程①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84年,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三家单位发起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正式启动,大范围的搜集整理工作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1986年,丹江口市为完成本地区的“三套集成”工作,委任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L担任本市“民间文学集成L就在六里坪镇附近发现了很多会讲故事、会唱民歌的村庄。但是,最终他只选择了W村,在那里开始了漫长的搜集整理工作。至于为什么选择会W村,据曾经在W村跟踪报导的资深记者袁先生②回忆: “沿途经过胡家堡村的时候,L就说,这个村(的故事)比WW村访问老百姓,他也是经过了好多年的艰苦,在那里挖掘整理。” L自己也说到,在去WW人,得知W一带有很多会讲故事的人,于是,L转战W村,开始在这里挖掘整理民间故事。 L在W村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村里对他的工作非常重视,为其提供很多便利条件,村民们对他的工作也十分配合。在L的采录过程中,淳朴的村民们给了他最多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讲故事的热情很高,并且不要任何报酬。L在这里搜集了为数众多的民间故事,还发现了一个能讲400多个故事的“故事大王”李德富。其时耿村的开掘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L敏感地觉察到,W村也将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他马上把W村的情况写成材料,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很快,省里的专家来到W村进行调查,经过专家的考察认定,W村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立了项目、拨了经费,在L的不懈努力和各级领导的积极支持下,W村开始走上发展道路。1989年,《W村民间故事集》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德高望重的钟敬文先生为之题写了书名并欣然作序,对W村的民间故事给予高度的评价。 故事集出版以后,时任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的舒志超亲自主持了座谈会,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学者交流W故事村的研究成果。至此,W故事村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是这个时候,W村还只是在省内受到了重视,还没有像耿村那样取得世界性的声誉。L开始酝酿怎样把W推向更广阔的天地。袁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况: “我的印象,(当时W村)起码在新华社、中新社没有宣传出去,也就在湖北省。还有他们文化战线,内部的刊物,和刘守华①他们一些教育(界)的,有关这些民间文艺的,这样一些在宣传……但是要向上一层的报道,登上去,得有宣传力度(才行)。” 1991年,袁先生写了一篇W村的报道,但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