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pdfVIP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pdf

第23卷第9期 生 态 学 报 Voi.23,No.9 2003年 9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Sep.,2003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 刘国华 ,马克明 ,傅伯杰 ,关文彬 ,康永祥。,周建云。,刘世梁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部级重点实验室,北 京 100083;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 院.陕西 杨 陵 712100) 摘要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 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基于岷江干旱河谷主要 灌丛大量的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其地上生物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9个灌丛的地上生 物量存在较大差异,对节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最大 ,达 ll554.2kg·hm_。,其次是橙子栎灌丛和绣线菊灌 丛 ,分别为 7144.7kg ·hm 和 7213.1kg ·hm_,而滇紫草灌丛 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 1407.2kg · hm_,其余类型介于它们之间,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如群落的优势种、物种组成、海拔、坡向、土壤 水分等等;(2)灌丛地上生物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并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3)干旱河谷中土壤水分也 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在干旱河谷过渡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间呈现很好的相关性 I但是 。在其核 心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反而不显著 。这主要是由于在干旱河谷 的低海拔地 区,“焚 风”作用相对较强,其土壤水分条件较差 ,灌丛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海拔的升高,“焚风”作用不断降低,土 壤水分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灌丛的生长状况较好。而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内“焚风”作用较强 。其影响的海拔 范围更大,因而,导致土壤水分非常低 。由此可见,土壤水分是干旱河谷灌丛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此 外 ,低海拔地区灌丛植被受人类干扰活动的频度较大,也是导致其地上生物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 ;灌丛 ;岷江;干旱河谷;土壤水分 Abovegroundbiomassofmain shrubsindryvalleyofMinjiang River LIU Guo—Hua,MA Ke-Ming ,FU 13o—Jie,GUAN Wen-Bin。,KANG Yong-Xiang。, ZHoU Jian-Yun。,LIU Shi-Liang (1.KeyLaboratoryof System Ecdogy。ResPⅡrchCenterfro Efo- 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Academyof Sciences.Beijing100085·China;2.WaterandSoilConservationLa boratory of NationalForestry Bureau.BeO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Oing 100083.China;3.Northwestern Scienceand TechnologyUnivresityof AgricultureandForestry.Yangling712100.ShaanxiProvince.China).ActaEcotogica , 2oo3.23(9):1757~ 1764. Abstract:Biomassisoneofmajorparametersofecosystem function.Comparedwith thatforforest 基 金项 目:国家重 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 目(G2000046807,2002CB4125o0—03);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国家 “十五”攻关课题资助项 目(2001BA606A一01) 吕一河、谢春华、杨荣金、黄奕龙、张育新、黄志霖、吴建安和卢涛等 同志参加了野外工作 .在此表示感谢 ! 收稿 日期 :2002—07—10;修订 日期 :2003—05—10 作者简介 :刘国华 (1965~).男 ,江西宁都人 .副研 究员 .主要从事碳循环 、区域生态和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 Email:ghliu@mail.rcees.ac.crl Foundationitem:StateKeyBasicResearchandDevelopmentPlanofChina(No.G2000046807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