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基础与临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疟疾基础与临床.doc

疟疾基础与临床 第一节 病原学 疟疾的病原体首先由Laveran(1880)在疟疾病人红细胞内发现并命名为celoslaria malaria。 1886年Marchiafava将它定为疟原虫属(Plasmodium)。 1891年Romanowsky创用血细胞染剂,使疟原虫的形态构造清晰可见。 1897年Ross在吸过恶性疟病人血液的蚊虫胃壁上发现囊合子,为Patric Manson所创蚊传疟疾学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1898年Grassi等的实验研究,明确了只有按蚊可作为人疟的传播媒介; 1948年 Schortt及Garnham等发现间日疟原虫的红细胞前期,使对疟原虫的生活史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70年代末以来,对疟原虫的体外培养,超微结构及生理生化的研究,使人类对疟原虫的认识更趋完善。 疟原虫的分类位置 门:原生动物门 纲:孢子纲 目:血孢子目 科:疟原虫科 属:疟原虫属 疟原虫的种类: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 卵形疟原虫 (P.ovale)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即所谓“世代交替”。无性生殖全部在人体内进行,有性生殖起始于人体红细胞内,大部分过程是在雌性按蚊体内完成,现分述如下: (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 1.红细胞外期 当感染有疟原虫的雌性媒介按蚊刺吸人血时,其涎腺内的子孢子随涎液注入人体,约经半小时,随血流到达肝脏,侵入肝实质细胞内,形成组织型裂殖体,以上发育繁殖阶段称为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 stage)。 组织型裂殖体裂体增殖成熟所需时间,随虫种而有不同, 间日疟原虫约需8天,含裂殖子约1.2万个, 恶性疟原虫约6天,含裂殖子约4万个, 三日疟原虫约12天,含裂殖子约1.5万个, 卵形疟原虫约9天,含裂殖子约1.5万个。 裂殖体成熟后,肝细胞破裂,裂殖子即逸出肝细胞,进入血循环,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一部分可侵入红细胞继续发育, 关于红细胞外期,目前比较多的人赞同疟原虫子孢子多态学说,认为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存在遗传基因不同的两种类型,即速发型子孢子(tachy-sporozoites)和迟发型子孢子(brady-sporozoites),两型子孢子同时进入肝脏后,速发型子孢子在短期内首先完成红外期裂殖体的发育,而迟发型子孢于则需经过一段较长的休眠状态后才开始发育,可能是间日疟潜伏期有长有短,复发有近期或远期的根本原因。 2.红细胞内期 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stage)的发育。经过滋养体和裂殖体各发育期,裂殖体成熟,红细胞破裂,逸出裂殖子,又可侵入正常红细胞,再继续进行裂体增殖循环。 此期原虫不再回到肝实质细胞内寄生,经过数次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分别发育为雌性或雄性配子体.配子体是疟原虫有性生殖的开始,只有进入蚊体才能进一步发育。 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呈周期性循环,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约48小时, 三日疟原虫为72小时, 恶性疟原虫24—48小时。恶性疟原虫的裂体增殖后期在内脏微血管内进行,故在外周血液内通常仅可见早期滋养体和配子体。 (二)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媒介按蚊刺吸疟疾病人血液后,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胃,其中仅配子体可继续发育。 雄配子体的核很快分裂,并与胞质一起形成4—8条细丝状的雄配子(micro-gamete),此过程称为“出丝”。雌配子体经减数分裂后形成雌配子(macro-gamete)。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受精成为合子(zygote)。 合子很快发育为一端尖、一端钝圆、能蠕动的动合子(ookinete)。动合子穿过蚊胃壁的上皮细胞,在外层弹性纤维膜下形成圆形的囊合子(oocyst),也称卵囊。 囊合子逐渐发育长大,其核与胞质迅速反复分裂,成熟的囊合子内含大量梭状子孢子,疟原虫在蚊体内的这一发育繁殖过程称“孢子增殖”。 卵囊的直径可达50-60 um,一个蚊胃壁上的卵囊由数个至数百个,1个卵囊内可有1000-10000个子孢子。子孢子可能从囊壁的微孔中自动钻出或俟卵囊破裂后散出。子孢子进入蚊血腔后可钻入各种组织,而聚集在唾液腺中的可达20万个,在唾腺内,子孢子常存在于分泌细胞的腺泡或细胞质内,可长达59天。到达唾腺内的子孢子始具传染性。 当蚊虫叮咬人时,子孢子随涎液侵入人体。 各种疟原虫的孢子增殖期长短与外界温度关系密切,一般而言,在22-28℃较为适宜,低于16℃或高于30℃均对疟原虫的发育不利。疟原虫在25℃时在蚊体内发育时间,间日疟原虫约需9天, 恶性疟原虫为12天, 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约16天。 子孢子长约8um;宽约1um,梭形,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