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两栖纲(Amphibia).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两栖纲(Amphibia).doc

第十章 两栖纲(Amphibia) 两栖动物:幼体水生,用鳃呼吸;变态后的成体能登陆生活,用肺呼吸的一类脊椎动物。 第一节 两栖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从水生到陆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又一重大质的飞跃。 一、由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1.生活介质与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 2.浮力消耗与动物体承重的矛盾。 3.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 二、两栖动物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 1.肺呼吸;吸收空气中的O2。 2.心脏分为2心房、1心室,行混血双循环(不完全的双循环)(该特点与呼吸器官的改变相适应) 3.五趾型四肢为运动器官(支持身体和适于陆上运动) 4.具颈、荐椎(各一枚) 颈椎:增加头部的灵活性(但仅只1枚,为过渡阶段) 荐椎:与腰带构成牢固支架以负重。 (空气浮力小,而水则能将动物身体飘浮起来。) 5.表皮开始发生角质化(1-2层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但角质化程度不高,表皮层仅1-2层细胞轻微角质化,故体内水分散失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6.大脑出现原脑皮;(以适应陆地复杂环境) 7.感官 听觉:出现中耳——鼓膜和所小骨——适应扩大并传导空气中的声波。 视觉:出现活动的眼睑、瞬膜、保护眼睛。 鼻:具内鼻孔,即为嗅觉器官又是呼吸通道,(为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 陆栖不完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此陆栖又不能远离水环境) 两栖动物为首次登陆的类型,故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不够完善: 1.肺呼吸不完善(肺仅薄中、状结构),还有赖皮肤鳃的辅助呼吸; 其皮肤呼吸只能在潮湿环境下进行:吸收于水中的O2。 2.皮肤裸露,水分易被蒸发(故离不开潮湿环境)。 皮肤的通透性使两栖动物不能生活于盐分很高的环境中(特别是卵与幼体),因此海水中、海岛上无两栖类。 3.变温,体温受环境温度的制约(有冬眠习性) 4.体外受精,胚胎无羊膜,水中发育。幼体在水中发育,完成变态后才能登陆。 变态前适应水生的特征:①鳃呼吸;3对羽状外鳃——内鳃。②具侧线;适于水环境的感觉器官;③心脏分为1心房、1心室,单循环;④尾与尾鳍为运动器官。 现代的两栖类:从结构上和个体发育等方面都可以反映出它们的过渡性。(即是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脊椎动物过渡的中间类型); A.从结构上看:两栖类既保留着水栖祖先的许多特征。同时又获得了一系列陆栖脊椎动物的特点。 B.从个体发育上看:蛙类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则能上陆生活,从两栖类的个体发育也可反映在系统发生中所处的中间过渡地位。 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一、皮肤裸露、富有腺体,行辅助呼吸。 1.表皮:①角质层:1-2层,有脱皮现象蟾蜍的角质化程度稍高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分蒸发。 ②生长层:有若干层细胞,能不断分裂生长。内含少数色素细胞。 2.真皮:加厚。为陆生动物的特征。 3.皮肤腺:①粘液腺:为多细胞腺体,表皮细胞下陷形成,有管道通皮肤表面(鱼类为单细胞腺体)。其分泌的粘液能使皮肤保持湿润,这对皮肤呼吸有积极作用。②毒腺,亦为多细胞腺体,是一种保性腺体,蟾蜍发达,两眼后方集中成两大的毒腺称鳃腺(分泌的毒液加工后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蟾酥)。③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④微血管,丰富(呼吸)。⑤皮下淋巴间隙,使皮肤易剥落。 皮肤功能: 1.保护:保护体表(机械屏障);具保护色(色素细胞)。 2.呼吸:呼吸之比为2/3。冬眠时几乎全靠皮肤呼吸。 3.排泄:吸收水中O2,排出CO2。 4.分泌:主要是分泌粘液,以湿润皮肤。 表皮的1-2层细胞开始角质化,但角质化程度不高,细胞核还存在,细胞的界线还很明显,仍是活细胞,这与真正陆生脊椎动物高度角质化的死细胞不同,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青蛙的皮肤并非全部固着在肌肉上,只有部分固着区域,其间的空隙为皮下淋巴间隙,因此蛙的皮肤易于剥落。 两栖类皮肤特点: ①表皮有轻微的角质化,开始有退皮现象。 ②皮肤裸露无外骨骼,富于多细胞腺体。 ③真皮加厚(陆栖脊椎动物的特点) 二、头骨骨片数减少(头骨轻而骨片少),枕骨髁2枚,具颈椎与荐椎之分化;四肢5指(趾)型。 1.内骨骼多为硬骨,也有不少软骨;脑颅骨化不全,大部分呈软骨囊状,脑腔小。 2.头骨骨片数减少,与减轻体重营跳跃生活相适应。(而古两栖类坚头类头骨十分沉重,骨片坚厚而数多。) 头骨具枕骨髁2枚与颈椎相关节(脊椎动物仅两栖类与哺乳类具2枚枕骨髁,其余全为1枚)。颌弓与脑颅的联接为自联式:即上颌的腭方软骨直接与脑颅相连接。 3.多具骨(陆生四足类所特有),无明显肋骨,故不与脊形成胸廓。 4.脊柱具颈椎与荐椎各1枚(为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 5.肩带脱离了和头骨的联系(硬骨鱼的肩带通过上锁骨与头骨相连)加强了前肢的活动。 腰带通过荐椎与脊柱相连,加强了后肢的活动能力和负重能力(陆生脊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