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民国平民教育家邰爽秋.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遗忘的民国平民教育家邰爽秋   邰爽秋是位民国时期在南京、上海等地广为人知的著名平民教育学家。当时他和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齐名,被称为我国推行平民教育的“四大怪杰”。所谓“怪”,大约是指他们留学美国回来后,都抛弃舒适的城市生活,脱下长衫,走出书斋,下到农村,创办学校,身体力行,推行平民教育事业。四大怪杰的第一个晏阳初,曾被誉为我国平民教育的先驱。他曾去河北定县农村多年,创办农民学校。1949年后出走国外,继续推行他的平民教育事业,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第二个梁漱溟,是现在我国知识界所熟知的著名学者。他早年就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索寻求改造之道,倡导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他曾去山东积极从事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的实践。第三个是陶行知,他也是我国最早致力于普及教育运动的著名教育家,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曾先后在南京和重庆创办著名的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和育才学校。再接下来便是邰爽秋,他提倡民生本位教育,曾在农村实践十余年。他还在上海、重庆两地郊区农村创办“中国民生建设实验学院”,被农民尊称为“布衣博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运动,尤其是文革中这几位老先生的教育思想都遭到严厉批判,被戴上“实用主义”“封资修”等帽子。但从改革开放后,这四位怪杰中的陶行知,首先被中央重新肯定他的历史功绩,各地纷纷成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讨会”。梁漱溟被重新誉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晏阳初则于上世纪80年代两次回国,受到万里、邓颖超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肯定他早年的教育思想和兴学的功绩;他的家乡四川还成立了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会等。唯独邰爽秋默默无闻,他的名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他的事迹也逐渐被岁月所湮没。   1949年以前的邰爽秋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经常倡议一些惊世骇俗的“怪”主张,弄得全社会沸沸扬扬。譬如他第一个提议成立教师节;譬如他倡议将一些寺庙充公,将庙产用来办学。又譬如他发明所谓“普及教育车”,让老师脱下西装革履,改穿土布衣,推车走村串巷,宣传教育和推广科技等等。笔者于1946年在上海齐鲁学校和武训学校求学时,曾有机会多次听过他的演讲和授课,留下深刻的印象。1957年反右前夕,我还随上海武训学校校长李士钊(我的老师和同乡)去邰老师家探望。近年来我出于对前辈怀念和敬仰,曾去过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寻访他的事迹。凡是我拜访过的人都说,应该大声呼吁,给这位对我国教育事业有功的爱国人士应有的历史地位了。笔者不懂教育学,本文并非要讨论他的教育思想,而是主要根据我的耳闻目睹,介绍这位民国时期平民教育家的高尚品行和风采;尤其是文献上和互联网上没有记载的或误传的一些轶事。   提倡“民生本位教育”   邰爽秋1897年出生于江苏东台县时堰镇。家庭贫寒,所以从小发愤读书。后来去当时著名的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学习。那时他就是个社会进步活动的积极分子。1919年国内成立了由李大钊、王光祈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学会的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要求会员恪守“奋斗、实践、坚忍、俭朴”的信条。我国后来的一些重要政治家,如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曾琦、左舜生等都加入过该会。邰爽秋当时参加了南京分会。   从南师毕业后,邰爽秋因成绩优异被派往美国留学,后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在当时教育部的一次欢迎宴会上他语惊四座,宣布他的志愿“不做官,不发财,为农村劳苦大众办学”,并当场拒绝一些待遇优厚的工作,打算到农村去办农民学校。他这番豪言壮语一经媒体宣传,虽不乏冷嘲热讽,讥他是“口出狂言”,但也有很多年轻人把他当成传奇人物来崇拜。   他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中央大学教授兼省立南京中学校长。1930年,他自费到河南等地农村考察,亲眼目睹了农村、城镇经济的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心情十分沉重。于是,他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以救国救民为宗旨的“民生本位教育”的主张。他所说的民生教育,就是“以发展人民生计的经济活动为骨干,来改造民众生活,扶植社会生存,保障群众生命,从而达到民族复兴的教育”。简言之,就是从民生需要出发,建设中国教育的新基础。这些在他的遗作《民生教育》一书中都有详细的解说。他在该书的最后说,他的设想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劳苦大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是为了达到民强国富。他从上世纪30年代起,身体力行,先后在上海、重庆等地农村开展民生本位教育实验达十余年之久。他自己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一副对联:“欲凭只手救民生,剩有丹心报祖国。”   提倡“庙产兴学”,与佛教界领袖们争辩   早在1928年,邰爽秋就做出了一项惊人之举。他在是年5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上,带头发表“庙产兴学运动宣言”,主张“打倒僧阀,解散僧众,划拨庙产,振兴教育”。这项议案不仅赢得与会者的赞同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