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视域下破除人体器官捐献“坚冰”的新策略.docVIP

伦理视域下破除人体器官捐献“坚冰”的新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伦理视域下破除人体器官捐献“坚冰”的新策略   摘要:目前我国民众自愿遗体器官捐献的比率极低,民众对去世后捐献器官的意识茫然,相关伦理制度及体制不健全。规范体系缺失、传统“孝”观念的影响、生命形式的单一化认知、公共意识缺乏,是影响我国遗体器官捐献的重要伦理因素。破除遗体器官捐献的“坚冰”,应建立科学、透明的器官捐献保障机制,充分挖掘传统“孝”观念中的“延续性”意蕴,认识“关系生命体”的生命存在新形式,通过宣传提升人们的公共意识和公德精神。   关键词:器官捐献;孝;公共意识;延续性;关系生命体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4)02-0001-04   New Strategies of Breaking “the Ice” of Human Body Organ Do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YOU Wu-b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8, Anhui,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ate of voluntary body organ donation remains very low in China, and the public is “perplexed” about organ donation after death. The system of ethics relevant has yet been perfect. The lack of standard system,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ideas of “filial piety,” a single cognition about the life forms, and the lack of public awareness ― all these contribute to the major ethical problem in human body organ donation issue in China. In order to break the “ice” of body organ donation, we shoul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transparent safeguarding mechanism on organ donation, fully tap the continu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w life form of “organisms correlated,” and promote people’s public consciousness and ethics through public advocating.   Keywords:organ donation; “filial piety”; public awareness; continuity; correlated organisms   器官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历程,为成千上万的患者重获新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器官移植被称为目前医学技术发展的“新巅峰”。但器官移植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始终面临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即供体器官的缺少严重制约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一、我国遗体器官捐献的基本现状   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紧随世界发展潮流,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取得了较大成就。2007年5月1日起实施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是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器官移植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但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在发展中也遭遇到其他国家同样的问题――供体器官严重缺少。   (一)民众器官捐献比率极低   器官移植中所需器官来源一般应是民众自愿捐献(即死后自愿捐献)出来的,这在伦理审视中是合乎道德的一种获取方式。民众死后自愿捐献器官的比率越高,越能满足器官移植的需求――这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器官移植技术发展的水平,民众器官捐献比率是衡量器官移植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据卫生部最新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每年仅有1万人能够接受移植手术,还不到需求总数的1%[1]。原因很明显,不是我们的医学技术没有能力完成移植手术,而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捐献器官来满足移植的需要。卫生部公布数据还显示,2003年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数字为零;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每百万人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